“国际大学生节”又称“世界大学生节”、“世界学生日”、“国际学生日”。
1946年,世界各国学生代表于布拉格召开全世界学生大会,宣布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大学生节”,以加强全世界大学生的团结和友谊。
节日的设立是为了控诉暴徒血腥的罪恶行径,为了纪念反法西斯的大学生运动,为了在大学生中倡导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进步。
1939年11月17日,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法西斯匪徒屠杀了布拉格大学9名学生和2位教授,其他各校的男女学生也遭到机枪扫射、殴辱和监禁。
1946年11月17日,世界各国学生代表于布拉格召开全世界学生大会,为了在大学生中倡导追求和平、民主和自由,也为了纪念反法西斯的大学生运动。
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学生日,以激励全世界学生共同为建设一个和平、民主、进步的世界而努力。
如今,国际大学生节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铭记历史的初衷,已经成为张扬大学生个性,展现校园文化的一个基点。
在这意义特殊的节日里,许多国外大学生会参加公益活动宣传和平,做志愿者给小孩上课,参加慈善活动,义务献血,组织庆典增进各国文化交流等。
在时代的感召下,当代大学生不仅关注中心,也不忽视边缘; 而更倾向于创造的乐趣;
厌恶徒有虚名的形式和毫无意义的重复,倾向生气勃勃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差异。
相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公所谓的少年和责任,正是我们当下大学生群体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只要脊梁不弯,没有扛不起的山”。而大学生正是“铁肩担道义”的“铁肩”和“脊梁”。
这道压不弯的脊梁,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家庭的,也不仅是社会国家的,更是时代和民族的。
文案:网络,请替换
图片:135编辑器cc0图库
开头的学士帽和学生贴纸
来自pixabay可商用
https://pixabay.com/get/55e0dc454c53b108f5d08460da29317e1136d6e5525573_1280.png?attachment=
https://pixabay.com/get/53e6d04b4c50ae14f6da8c7dda353678153bd7e257547549_1280.png?attachment=
其余均出自135编辑器样式
注意
svg互动点击出现图片需同步到公众号
可点击样式,通过【动画】按钮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