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客服
立即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简约绿色模板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为全面准确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政策创新团队,从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六个方面,研究确定了24个量化指标。


中国农业现代化处于转型跨越阶段

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转型跨越阶段,2018年,全国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得分62.0分,处于转型跨越期。


江苏等19个省份(直辖市)处于转型跨越期,贵州等12个省份处于起步发展期。农业现代化6个方面发展差异较大。


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及问题
1
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短板限制农业经营水平提升

农业劳动力大量稳定转入非农产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回流农村更加广泛,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农业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发展呈现出基础良好、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特点,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效益水平提升较难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GDP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3
农产品加工和涉农服务业滞后,农业产业体系需要补足短板。

产业体系不健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短板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各产业间的发展协调性不足,产业增长缓慢,与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协调性亟待加强。

4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西部落后局面亟待解决。

国幅员辽阔,现代农业发展区域特征明显、业态类型多样、发展水平不一。


东部地区由于自身在地理和气候方面的先天优势和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资源、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劳动力素质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相比而言,西部地区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薄弱、发展相对落后。

• 一方面是先天不足,气候恶劣、水资源短缺、宜耕地区少


• 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发展落后,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必须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走出一条西部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农业现代化政策建议
01
强化农业科技,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未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需要重点补足质量效益短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0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夯实农业保民生的基础地位,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改善提升农机装备、农田水利和仓储物流等设施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落实“米袋子”“菜篮子”,保障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结构安全。

03
推进农业绿色、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均衡、高质量的现代化.


一要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发展节水农业,提升农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二要建立健全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区域间充分涌流和汇聚,形成一批优势农业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农业人才集聚区和农业高新技术集聚区,通过发挥规模效益、外部效应、知识溢出和创新效应,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04
继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由于农业比较收益较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自身积累不足、外部资金注入较少,农业现代化过程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保护。


END

排版 | 135编辑器

图片 | 请自行替换

文字 | 来源网络使用时请替换

贴纸 | 来源135编辑器 比格设计


企业会员免费
模板编号: 107831
投诉

手机扫码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