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中的启动
民事诉讼中,一般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鉴定申请。申请需针对查明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若事项可通过常识、常规方法查明,或与案件无关,将不予准许。
(二)刑事诉讼中的启动
刑事诉讼里,公安机关、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为查明案件事实,可依职权启动司法鉴定,如确定被盗物品价值的价格鉴定、明确受害者伤情程度的法医临床鉴定等。
(三)特殊情况:法院依职权委托
即便当事人未申请,若法院认为某专业性问题对案件审理有必要,也会主动委托鉴定,如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对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问题的鉴定。
(一)鉴定申请与受理
提交申请:申请人向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提交鉴定申请书,明确鉴定事项、目的及诉求,并附上鉴定材料清单及原件。
机构审核:司法鉴定机构审核委托方主体资格、鉴定要求、鉴定材料等,若不符合要求将拒绝受理,符合则受理并签订合同。
(二)鉴定实施阶段
选定鉴定人:鉴定机构根据鉴定事项,挑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鉴定人组成团队,确保鉴定结果科学准确。
检验与分析:鉴定人依据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对鉴定材料展开检验、分析,运用专业方法得出相关判断。
(三)出具鉴定意见
鉴定人完成检验分析后,撰写鉴定意见书,清晰准确阐述鉴定过程、依据、结果及结论,为案件处理提供依据。
(一)一般时限规定
一般案件的司法鉴定时限不超过 30 个工作日,如常见的笔迹鉴定、指纹鉴定等,材料齐全、事项简单的通常在此期限内完成。
(二)特殊情况延长
若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经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可延长不超过 30 个工作日,延长需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获批准。
(三)不计入时限的情形
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提取材料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如因样本量不足重新提取样本的时间。
司法鉴定在维护司法公正、解决纠纷中至关重要。了解其启动时机、流程和时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63766、52534) ,
使用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笔格海报(ID:766676)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请自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