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工厂平台已有2.7万工厂,“淘宝模式”复制到工厂去

个性化定制将主导未来制造业

“淘工厂”平台赶上了制造业升级的政策红利。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的生产力带来新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的分配,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支持制造业升级。


马云在2017网商大会演讲时曾表示,“未来制造业将是C2B,根据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定制。今天定制很贵,但未来如果不能做定制,企业就很难起来。以前我们说中国制造、法国制造,今后将是‘made in internet’,可能设计是美国的、制造是德国的、组装是中国的,全世界销售。我想帮中小企业、年轻人、妇女,实现全球卖、全球买、全球付、全球运。”


2017年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约为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5%,通过产能共享平台提供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20万。


面对这么大的市场,“淘工厂”正在执行马云的上述愿景,并探索着落地路径。


“淘工厂”业务总经理袁炜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从工厂角度来看,对平台的诉求是新的有效商机再分配,可以总结为12个字:“需求聚类、精准匹配、好商优先”。即通过大数据把具有类似或相同需求的商家聚集到对应的工厂去,精准匹配客户。同时,“淘工厂”严格把控商家的交期准确率和退款率,把厂家的履约能力作为考核标准。


余群举了个例子,厂商如果产品质量违规或者交期延后是要被扣分的。一个店铺60分,累计扣掉24分,关店一星期;累计扣掉36分关店半个月。


根据“淘工厂”提供的数据,目前“淘工厂”上已经有2.7万家工厂,每个月新增工厂数量保持1000至2000家左右,阿里巴巴希望借助平台上商家生态的天然优势,打造全中国最大的服装类供应链服务平台。虽然“淘工厂”是1688平台孵化的,但与阿里体系内的天猫淘宝有直接连接。


据袁炜透露,“淘工厂”目前的盈利模式还是传统的精准广告和会员收费,暂时没有考虑更多的盈利问题。


从上述两家工厂的案例可以看到,一些从外贸转为内销的工厂,能够将各类设计元素融入进来,开拓更大的产品面。这类工厂以往接海外订单时,单量来源单一,对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及时感知,只是一个做大流水单的、传统人力密集型工厂。


但外贸转内销后,工厂需要引入更多的设计元素,他们对设计的接受力、感知度都必须转化为制造产品的能力。大订单切割成小订单,打造柔性供应链也面临很大挑战。


另一些工厂,正在从OEM向ODM转型升级,也就是从单纯输出加工能力,升级到输出设计能力。他们想要得到买家第一时间的认可,还需要获得更多的资源信息、提高生产能力。


而“淘工厂”作为平台方,除了帮工厂扩展渠道,还能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与商家的精准匹配,增强了订单的灵活性,无疑有助于工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阅读数

用户评论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