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青春课:大学生在新媒体中的探索与蜕变

作者:十三ᴴ⁻ᵀᵁᵀ
主办方: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
活动名称:2025年数字技能应用大赛—第三届新媒体技能应用赛(公众号赛道)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数字时代的青春课:

大学生在新媒体中的探索与蜕变文字



清晨宿舍的手机屏幕亮起,当代大学生的“新媒体日常”便已开启——刷校园vlog唤醒状态,在学习博主笔记里标考点,用社群接龙分工小组作业,课后剪段生活碎片作青春注脚。新媒体早已不是生活“附加项”,而是渗透求学、社交、自我表达的“基础设施”,在指尖滑动间勾勒出这个时代的青春印记。

01

无边界课堂”:

新媒体拓宽求知的可能性


在知识获取上,新媒体为大学生打开“无边界课堂”。从前要泡图书馆查的文献,如今在学术公众号能一键获取;晦涩的专业知识点,B站UP主用动画拆解,抖音教授1分钟讲透核心;跨校精品课、行业大咖分享会,也能通过直播“搬”进学习清单。计算机专业的小林曾为编程难题发愁,直到在技术社区找到线上学习小组,“难啃的知识点,在群里讨论着就通了”。这种打破时空的知识联结,让学习从“被动接收”变“主动探索”,拓宽了求知的可能性。

11.jpg

02

“青春扩音器”:

在表达与联结中锚定自我



在自我表达与社交构建中,新媒体是大学生的“青春扩音器”。有人在小红书发考研日记,用真实的焦虑与坚持收获万赞,成了陌生人的“备考搭子”;有人在网易云传原创弹唱,用旋律记青春心动;还有人运营校园号,从“食堂隐藏菜单”到“复习宝地推荐”,成了全校同学的“贴心搭子”。中文系小周最初只是想记录生活,没想到聚起一群伙伴,“我们一起做内容、办线下见面会,新媒体不仅让我的想法被看见,还找到了同频的人”。这里的每一条内容都是自我表达,每一次互动都是社交联结,让大学生在搭建“小世界”时,逐渐看清自己的方向。

12.jpg

03
成长必修课:在挑战中掌控新媒体




当然,新媒体下的成长并非坦途。信息过载的“选择焦虑”、沉迷短视频的“时间碎片化”、面对网络评价的“自我怀疑”,都是要应对的挑战。但正是在“探索-试错-调整”中,大学生学会理性筛信息、高效管时间、从容对评价。法学专业的小张曾因刷到“同龄人发核心论文”陷入焦虑,后来她控制刷手机时间,专注线下实习,“现在我把新媒体当工具,用它查资料、找实习,不被它牵着走”。这种“掌控感”,是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的“成长必修课”。

21.jpg

22.jpg



站在数字浪潮中,当代大学生既是新媒体使用者,更是创造者。他们用镜头记青春、文字传思考、互动联彼此,在探索中拓宽认知边界、找到自我价值。屏幕上闪烁的文字、画面与声音,不只是当下的生活片段,更是未来回望时,最鲜活独特的青春印记——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新媒体时代青春故事”。

23.jpg

END
扫码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排版|SVG|运营|社群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