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侵公犯罪,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守护清朗网络环境
共同守护网络空间,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时刻谨防网络泄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坚决打击网络水军,全力维护网络秩序
谨慎晒照,保护行程
带有姓名、证件号、二维码等信息的火车票、飞机票、护照,打码!绝不能完整暴露。
晒美景美食时,尽量避免精确显示家庭住址、学校位置或实时定位。
避免过度炫耀新手机、电脑、奢侈品等,防止被别有用心者盯上。
避免“123456”或生日。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符号组合,不同平台用不同密码。
为重要账户(支付、社交、邮箱)开启短信/验证码两步验证。
清理不常用或不信任的APP、网站对社交账号的授权。
中奖通知、积分兑换、违章查询等短信、邮件里的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
街头扫码送礼、共享单车异常码等,扫码可能跳转钓鱼网站或下载恶意软件。
谨防电信诈骗
“动动手指,日赚千元”?先让你小额获利,再诱导大额投入后消失无踪。谨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还没开始工作就让交钱?果断拉黑!正规兼职不会提前收费。
远低于市场价的点券、皮肤或账号?付款后对方立刻消失是常态。
索要账号密码、验证码?实为盗号或植入木马。
共建网络安全
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涉世未深的特点,伪装成客服、好友、游戏主播等,以领取游戏福利、网购退货退款、兼职刷单等为诱饵,诱导青少年点击不明链接、透露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造成财产损失。
在虚拟网络中,部分青少年可能遭遇言语辱骂、恶意造谣、曝光隐私等网络欺凌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同时,有些青少年因缺乏正确引导,也可能无意间参与网络欺凌。
学期伊始,青少年上网活动频繁,在注册游戏账号、社交平台账号或参与线上活动时,若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极易被不法分子获取,用于精准诈骗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网络谣言从“某地发生重大灾害”到“明星负面消息”,这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在社交平台快速传播,扰乱网络秩序,误导青少年认知。一些别有用心者还会利用谣言煽动情绪,制造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稳定。
排版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本人绘制+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62638)
文字:仅做展示,使用请替换
https://mp.weixin.qq.com/s/LuYaaGzokUl_K19woii80w
https://mp.weixin.qq.com/s/7AVz96B2EZIyLyJ3sV2f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