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下到生活
石油勘探的故事
生活里到处都有石油的影子——开车要加油,塑料瓶、洗衣液的原料也离不开石油。可你知道吗?我们用的每一滴石油,都要先经历“千辛万苦”的勘探和开采,才能从地下来到身边。今天就用大白话,带大家看看石油勘探开采的全过程,涨涨知识!
想采石油,第一步得先找到它。石油藏在地下几千米深的地方,看不见摸不着,勘探员靠啥找到这“地下宝藏”呢?主要靠这3步:
勘探员会先去野外“逛一逛”,观察地面的岩石、地形,甚至分析土壤里的化学成分——比如有些地方的岩石是古代海洋沉积形成的,就有可能藏着油。这一步就像“寻宝前先看地图”,排除那些肯定没油的地方。
地震勘探:在地面放一些“探测器”,然后用炸药(或震动车)轻轻“震”一下地面,地震波会穿过地下岩层,遇到不同岩层会反射回来,探测器接收信号后,电脑就能画出地下岩层的“3D地图”。
重力、磁力勘探:不同岩层的重量、磁性不一样,用专门的仪器测地面的重力、磁力变化,也能辅助判断地下有没有可能藏油。
如果前面两步判断某块地有油,就会钻一口“探井”——像给地球“扎一针”,钻到几千米深的地下,取出岩层样本(叫“岩芯”),再分析样本里有没有石油的痕迹,同时测地下的压力、油气含量。
找到油藏后,就该想办法把油采出来了。可石油在地下不是“装在瓶子里”,而是藏在岩石的缝隙里,开采也分“简单”和“复杂”两种情况:
如果地下油藏的压力特别大,像给气球打气一样,只要钻个井通到油藏,压力会把石油“推”到地面,甚至能喷到几十米高(这就是油田里常见的“喷油井”)。
抽油机采油:就是咱们常说的“磕头机”——井口装一个像“磕头”一样上下运动的机器,通过抽油杆带动地下的“抽油泵”,把石油一点点抽到地面。
注水、注气采油:如果油藏里的油快采不动了(比如采了十几年,地下压力下降),会往油藏里注水或注气,增加地下压力,把岩石缝隙里剩下的石油“挤”到井口,提高采油量。
刚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里面混着水、泥沙、天然气,不能直接用。所以井口附近会建“联合站”,先把原油里的水、泥沙分离出来(叫“脱水、脱盐”),再把伴生的天然气收集起来(天然气可以用来发电、做饭)。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都提倡新能源,为啥还这么重视石油勘探开采?其实石油不只是“燃料”,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原料”: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的燃料,几乎都来自石油。没有石油,长途交通会大受影响。
你用的塑料瓶、塑料袋、牙刷、洗衣液、化妆品、甚至衣服,原料都是石油。可以说,打开衣柜、卫生间,一半以上的东西都和石油有关。
很多工厂的机器靠柴油发电,钢铁、化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也需要石油或石油产品做原料。石油还能制成沥青(铺马路用)、润滑油(机器保养用),少了石油,工业生产会“卡脖子”。
模板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素材:135编辑器
文字:135AI写作仅作占位,请自行替换
图片:来源135摄影图
(ID:55654)、(ID:5567)
使用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