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浪翻滚,笔格小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桂花的香气,也飘荡着孩子们雀跃的期待。一年一度的秋收实践主题活动如期而至,这是笔格小学最为独特的传统,也是孩子们最为盼望的日子。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孩子们暂时告别传统的教室,走进广阔的田野,体验劳动的不易与喜悦,感受大自然的慷慨与智慧。
清晨的阳光洒在笔格小学的操场上,全校师生整齐列队,举行简短而庄重的开镰仪式。校长站在主席台上,讲述着农耕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活动的意义:“同学们,今天你们将体验的不仅是收割的辛苦,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
到达目的地后,农技指导员王师傅首先向孩子们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镰刀。“左手握稻杆,右手持镰刀,斜向下用力,注意安全距离……”孩子们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地观看着,有些孩子已经跃跃欲试。
随着太阳升高,气温也逐渐上升,孩子们额头渗出汗珠,但劳动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稻田里分布着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弯腰、握杆、割稻,动作从生疏到熟练,金色的稻穗在孩子们手中渐渐堆积。
学校精心设计了多种体验环节,割稻比赛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各班选出代表,在规定时间内比赛谁割的稻子最多。“加油!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最终五年级三班获得了冠军。获胜的不是最快的个人,而是最懂得团队协作的班级——他们分工明确,有人割稻,有人捆扎,有人运输,效率自然高出许多。
脱粒环节让孩子们感到新奇不已。传统的打谷桶和现代的脱粒机同时展示,农技员讲解着从古至今脱粒方式的演变。孩子们亲手将稻穗拍打在打谷桶内壁上,看着谷粒纷纷落下,体验着传统农事的智慧。
最让孩子们感到震撼的是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无人机喷洒、智能灌溉系统、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这些高科技农业设备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充满了科技含量。”科学老师趁机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农业科技课。
老师带领孩子们用稻杆、稻穗制作手工艺品。灵巧的小手将平凡的农作物变成了精美的画作、小巧的装饰品。学生用稻粒拼出的校徽图案精美而有意义,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和对学校的热爱。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稻谷的结构和成分,通过显微镜观察稻谷细胞,了解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储存方式。将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笔格小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夕阳西下,一天的秋收实践活动接近尾声。闭营仪式上,学校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但每个参与的孩子都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小袋新米和一枚“劳动小能手”徽章。
教育不应局限于教室,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笔格小学的秋收实践活动,正是在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孩子们在田野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这份经历将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闪亮的一笔,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种子。
——模版版权说明——
文字 | 来源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
图片 │ 来源135摄影图(ID:90314)头图 | 本人原创绘制+135元素改制
排版 | 135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