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当第45个世界粮食日如期而至,从专家深入浅出的主题演讲,到志愿者走街串巷的温暖身影,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10月16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邀请了国家粮食安全领域专家张明教授作主题报告。张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国家战略问题,更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张教授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但节粮减损仍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
在社区活动中心,营养师李娟向居民讲解了如何通过科学储粮和合理膳食减少粮食浪费。"大米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按照需用量购买,避免久存变质..."实用的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聆听。
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餐馆酒楼,开展"光盘行动"推广活动。志愿者们向餐饮企业发放宣传海报,向就餐市民发放创意书签和便携餐具。
"您今天光盘了吗?"成为这一周最流行的问候语。多家餐厅响应号召,推出小份菜服务,并对践行光盘的顾客给予适当奖励。
志愿者们走进全市150多个社区,开设粮食教育工坊,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向孩子们传授粮食知识。小朋友们通过"一粒米的旅程"体验活动,亲身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为了让知识普及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志愿者们在新世纪广场搭建起了“爱粮节粮”智慧擂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擂台赛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踊跃攻擂,场面热烈非凡。
一周的实践,把“爱粮节粮”写进了城市的呼吸:宣传海报、创意书签、小份菜奖励、一粒米的体验,让节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可触、可感、可带走的生活方式。
把课堂搬进泥土,让餐盘化身考卷,校园正悄悄掀起一场“粮食觉醒”。孩子们挥锹培土,见证种子破土成绿;
围坐班会,把一粒米的旅程画成手抄报;站在智慧食堂桶前,用数据丈量浪费的减少。
多所学校开辟了校园小农场,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种植蔬菜粮食。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理解了农耕的辛苦和粮食的珍贵。
"我以前不喜欢吃青菜,现在自己种了青菜,觉得特别好吃!"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浩宇骄傲地展示他的收获。
各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粮食知识竞赛、节粮手抄报展览、"我的节粮小故事"分享会...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爱粮节粮的意义。
我市学校食堂纷纷推出智慧餐饮系统,通过提前统计就餐人数、精准备餐,大幅减少了食物浪费。同时,设立"粮食监督员"岗位,由学生轮流担任,自我管理,互相监督。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90801)
使用请自行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头图含AI生成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请自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