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菊染尽秋色,茱萸香满衣襟
我们又一次迎来九九重阳
这个绵延两千多年的节日
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深厚传统
将孝道文化凝结在登高、赏菊、食糕的雅俗之中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一带瘟魔肆虐,青年桓景听从道士费长房指点,于九月初九携乡亲登高避祸、佩戴茱萸、畅饮菊酒,最终以茱萸叶和菊花酒击退瘟魔。
《易经》将“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月日并阳,暗合“九九归一,万象更新”的哲学思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阴阳交汇、阳气极盛的特殊时刻,需要通过特定仪式来调和阴阳,祈求吉祥。
唐代诏令将重阳节正式定为敬老节,要求各地为年长者赐宴、赠杖,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现代重阳节通过组织社区敬老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评选孝亲模范等形式,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家庭伦理关系。
风雅习俗 仪式之美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唱,将登高与思亲的情感紧密相连。古人相信登高不仅可以避灾消祸,还能舒展胸怀、陶冶情操,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感受天地辽阔。
茱萸被称为“辟邪翁”,菊花被誉为“延寿客”,古人将茱萸佩戴臂间或作香袋随身,饮用以菊花酿制的酒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这些习俗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包含着实用的养生价值——茱萸可驱寒止痛,菊花能清热明目,重阳时节恰值秋冬之交,正是预防疾病、调养身心的关键时期。
秋风轻拂,金菊绽放,又是一年重阳时。在这个被金色阳光温柔拥抱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重阳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深情。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盛放,赏菊、咏菊、饮菊酒成为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风雅之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将菊花与隐逸高洁的品质紧密相连;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约定,更体现了古人对重阳赏菊的期待。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一带瘟魔肆虐,青年桓景听从道士费长房指点,于九月初九携乡亲登高避祸、佩戴茱萸、畅饮菊酒,最终以茱萸叶和菊花酒击退瘟魔。
《易经》将“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月日并阳,暗合“九九归一,万象更新”的哲学思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阴阳交汇、阳气极盛的特殊时刻,需要通过特定仪式来调和阴阳,祈求吉祥。
唐代诏令将重阳节正式定为敬老节,要求各地为年长者赐宴、赠杖,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现代重阳节通过组织社区敬老活动、开展志愿服务、评选孝亲模范等形式,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家庭伦理关系。
【模版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135编辑器(ID:148923、165452、165453)
笔格设计:ID:70574
文字:135AI创作生成,使用请替换
文字仅做模版占位展示,购买后请自行替换
图片:135摄影图(ID: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