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我们即将迎来世界慢阻肺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慢阻肺已经超越脑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今天,让我们共同深入关注这个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的"呼吸杀手"。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每年以超过50毫升的速度加速下降,这一衰退速度远超正常生理性衰老的进程。
患者最初可能仅在登楼时感到气促,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在平地行走时出现呼吸困难,最终甚至在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基本活动时都会出现明显喘憋。



住院治疗风险显著增高:临床观察发现,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年均急性加重次数达到2-4次,而每次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死亡率高达5%-10%。
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统计数据显示,单次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费用可达万元级别,这给普通家庭带来持续性的经济压力。



心血管系统的继发性损害:慢阻肺患者中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高达25%,同时其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3倍。
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与忽视:慢阻肺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超过50%,然而这一重要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忽视。





早发现早诊断


核心检查项目:使用肺量计进行的肺功能检查是当前诊断慢阻肺的必备项目,其检查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当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70%时,提示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



胸部X线检查不仅能够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可能性,还能清晰观察到肺过度充气的特征性表现。胸部CT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普通X线难以显示的肺气肿改变通过CT影像可以准确评估肺大疱、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检查的临床意义:这项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严重程度。
重要监测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反映机体氧合状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提示通气功能状况。
适用人群范围:这项检查特别适用于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定期评估。







建立彻底的戒烟意识: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年龄阶段开始戒烟都能够获得显著的健康收益;研究证实,成功戒烟5年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将出现显著降低。
加强职业防护措施:长期接触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从业人员必须规范佩戴专业防护用具;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具有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史的人员。存在慢阻肺家族史的高危个体;早期症状的自我监测;特别关注持续存在的慢性咳嗽、咳痰症状;注意观察在体力活动后出现的气促表现。



坚持长期规范用药:根据医嘱坚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通过专业指导掌握各种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系统化肺康复训练;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实施科学的营养支持计划。





文字 | 来源135AI写作,使用请务必替换
图片 | 来源135摄影图(ID:84727)
头图 | 135编辑器
排版 | 135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