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客服
立即升级

大学校友故事风采展丨校园丨简约丨红色模板

仁心筑梦  不负白衣
用仁心点亮  生命之光
校友故事:陈昕
LOGO

她将青春献给了医学,用仁心诠释着生命的重量。从医学院的刻苦求索,到援外医疗的毅然奔赴,她以专业与温度,在每一个需要她的地方点亮希望。这是一位女医者的成长之路,更是一曲关于责任、勇气与大爱的生命赞歌。今天,让我们走近校友陈昕,聆听她如何用行动书写“医者”二字的真正含义。


01
求学岁月:刻苦努力

与医学的初遇

陈昕依然记得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的情景,她的手微微发抖,内心充满敬畏。在医学院的五年里,她在解剖室度过了无数个下午,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神经都要反复确认。她的室友回忆说,陈昕总是宿舍里最早起床、最晚回来的那个人。


恩师的教诲

内科教授在毕业前送给她一句话:医者,既要治病,更要医心。这句话成为她行医路上的座右铭。在实习期间,她总是耐心倾听每位患者的诉求,细心记录他们的病情变化。这段经历让她深刻理解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关于生命的艺术。


实习的洗礼

在医院的实习经历让陈昕迅速成长。她第一次参与抢救、第一次值夜班、第一次独立接诊,这些经历让她从一名医学生逐渐向合格的医生转变。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急诊值班时,她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却依然保持着对每个患者的耐心和关怀。




02
从医之路:从医师到援外专家
初入医院

毕业后,陈昕进入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作为住院医师,她每天要查房、写病历、参与手术,工作繁重却从不懈怠。她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了解每位患者夜间的情况变化。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她很快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认可。


专业方向的确定

在轮转多个科室后,陈昕选择了急诊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这个选择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复杂的工作环境,但她认为这里是最能体现医者价值的地方。在急诊科的五年间,她参与抢救了上千名危重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援外医疗的抉择

毕业后,陈昕进入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作为住院医师,她每天要查房、写病历、参与手术,工作繁重却从不懈怠。她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了解每位患者夜间的情况变化。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她很快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认可。



03
践行医者使命
全新的挑战

在非洲的工作环境与国内截然不同。医疗设备简陋,药品短缺,还要面对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陈昕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诊疗工作。她不仅治病救人,还积极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希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难忘的经历

有一次,当地爆发传染病,陈昕和医疗队的同事们连续工作多日,成功控制了疫情。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治疗个体患者,更在于守护整个社区的健康。她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尊敬,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医生妈妈"。

成长的收获

两年的援外经历让陈昕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她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在困难环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从事医疗事业的决心,让她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04
校友寄语: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关于学习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建议多参加临床实践,早接触、早了解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

 关于成长

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要急于求成,要在每个阶段都脚踏实地。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于选择

当面临职业选择时,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医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有很多条,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无论选择哪个专业领域,都要记得医者初心,用专业和爱心服务患者。



END


扫码关注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模板使用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使用请替换,

(ID:84173)(ID:84172)

头图+全文贴纸素材:135贴纸素材

(ID:84172)

文字:135AI生成(使用请替换)

企业会员免费
模板编号: 166247
投诉

手机扫码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