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冬
通常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
此时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相较于小雪,此时“雪盛也”,天地间的冬意更为浓烈,物候变化也更显鲜明。古人同样为大雪定下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精准捕捉了寒冬里的生命节律与自然变迁。

鹖鴠即寒号鸟,此时气温降至冰点以下,寒风呼啸,曾经啼鸣的寒号鸟也因严寒而停止了鸣叫,更显静谧。

看似寒冷肃杀的时节,却藏着生命孕育的力量,老虎感知到阳气萌动,开始进入交配期,为来年繁衍做准备,尽显自然的生机循环。

这里的荔挺并非荔枝,而是一种耐寒的兰草,在万物蛰伏的寒冬,它反而冲破冻土,抽出嫩芽,以坚韧的姿态展现生命的韧性。



大雪节气的严寒与降雪,为北方农事带来了“瑞雪兆丰年”的利好,也让农事活动聚焦于越冬养护。
此时冬小麦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积雪如同“天然棉被”,既能锁住土壤中的水分,避免干旱受冻,又能隔绝冷空气,保护麦苗根系安全越冬,农人间也流传着“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



果农们则忙着为果树做好防寒措施,除了之前的冬剪,还会给树干涂白,既能防止病虫害侵袭,又能反射阳光、降低树干昼夜温差,避免冻裂;部分地区还会给果树包裹草绳,进一步增强防寒效果。农业种植户及时加固大棚,做好增温、保温工作,确保棚内蔬菜、瓜果正常生长。


南方地区虽无北方那般厚重积雪,但低温天气仍主导着农事节奏。油菜、小麦等越冬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农人需及时中耕松土,增施有机肥,增强作物抗寒能力;同时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低温高湿导致作物烂根。



南方多地会利用冬闲时节开垦荒地、修整农田,为来年春耕做准备;渔民们则趁着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减缓的时机开展冬捕,同时做好渔具修补和渔获晾晒、储存工作,为寒冬储备充足的食材。



北方地区有“大雪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家家户户会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搭配萝卜、山药等食材,羊肉性温,能驱寒暖身,是冬日进补的佳品。
南方地区则偏爱喝鸡汤、鸭汤,加入当归、枸杞等中药材炖煮,滋补又暖身;在江南一带,腌肉、腌鱼的习俗也进入尾声,经过大雪节气的低温晾晒,腌制品风味更加醇厚。




古人讲究“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时白昼缩短、黑夜变长,人们会顺应自然节律,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养精蓄锐、抵御严寒。
民间还有“大雪腌肉”的习俗,早在小雪时节就开始的腌腊肉、灌香肠,到了大雪时节基本完成腌制,家家户户屋檐下悬挂着的腊肉、香肠,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来年的美好期许。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来源于135摄影图
ID:93408、93628)
使用请替换
艺术字|"小雪""节气"
(ID:151010、160072)
不可换色、修改
贴纸|135编辑器,AI生成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