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室内活动增多,这些环境变化为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流感作为秋冬高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力强、波及范围广,对全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掌握流感的科学防病知识,是筑牢健康防线的重要前提。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需引起高度重视。该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病毒变异速度快,易引起季节性流行,感染后可诱发严重并发症,对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增加了传播风险,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后免疫力维持时间有限。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显著的全身症状,如肌肉酸痛、乏力、头痛,伴随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咽痛、鼻塞等。发热通常持续3-5天,全身症状较呼吸道症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医疗干预。
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在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必要时佩戴口罩,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需引起高度重视。该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
以鼻部症状为主,包括流涕、打喷嚏,可能伴有咽干、咽痒等咽喉部不适,全身症状轻微,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症状通常在1-2天内逐渐加重,随后缓慢缓解,病程一般持续5-7天,咳嗽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易在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疫情。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防控难度较大。



疾病特点
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粪-口途径、气溶胶传播等,病毒环境抵抗力强,极少量病毒即可引起感染,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季为发病高峰,病毒变异较快,人群可反复感染,潜伏期短,起病急,易引起暴发流行。
典型症状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病程较短,多数患者2-3天内症状缓解,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更为常见,通常为自限性,但婴幼儿和老年人需注意脱水风险。
预防措施
严格做好手卫生,正确洗手,规范处理呕吐物、排泄物,彻底消毒污染环境,注意饮食安全,食物充分加热,饮用水煮沸,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症状消失后继续观察72小时。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模板版权声明】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来源于135摄影图(ID:93077、93076)
使用请替换
贴纸|135编辑器
文字|来源于135AI写作,使用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