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是你管时间还是时间管你?

时间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紧俏的稀缺资源,总在被忙忙碌碌地人们争夺想要用“管理”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但是时间真的是可被管理的吗?


时间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紧俏的稀缺资源,总在被忙忙碌碌地人们争夺想要用“管理”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但是时间真的是可被管理的吗?

我们从心理学角度中的时间感知来讲讲时间管理。

我们先来看看个体对于时间的感知是怎么样的。

对于时间本身的感知被称作时间感,属于感知觉中的时间知觉部分。

我们对于时间本身,存在三种形式的感知: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三种。其中时序知觉指的是能够分辨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时距又可分细分为空时距实时距两类。空时距指一个事件的起止时间,而实时距指在某个时间间隔内包含着一个持续的事件。时间点知觉也叫对时间的确认。指知道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我们在时间内所做的所有事情即都在这三种类别中的其中一种。而如何管控我们的时间,让一天仅有的24小时能够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和影响时间知觉的几大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

首先,从生理基础来说,感觉通道的性质会影响个体对于时间的感知程度,从视觉、听觉、触觉角度感知到的时间是有差别的。我们在时间管理中就可以利用不同感觉通道对时间感知力上的差别进行有意地倾斜和选择。

其次,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个人的时间感知的影响是很重大的。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这个很好理解。在现有的生活经验中,大家都会感觉到如果这个早上有很多事情要做:制作计划表、会议、联系供应商、做报表,汇总数据……当有如此多是不同性质的时间堆叠在一个上午,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感受到的是时间飞逝,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的会议冗长,发言连篇累牍,那么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极其难熬的。

但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觉得时间短。回溯时间,事件的丰富性让记忆在这中间复活,情感因事件而蔓延,夹杂着更多的细节自然让个体的主观体验得以丰富。

那么我们在时间管理中,对于所要处理的事件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合和编排,让数量和性质比较恰当,以防主观体验中用了无限长的时间。

最后还有人的兴趣和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主观体验。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会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于厌恶、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看剧、网购、打DOTA时间飞速;“上课、上班的心情如上坟”体现了主观体验中时间的漫长女孩期盼爸爸妈妈买漂亮的花裙子,会觉得时间过得异常漫长,这就是个体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意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比如总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复习,但是马上就临近的期末考。

所以在时间管理中,为什么会有拖延症这样的顽疾呢?常常就是因为让其产生拖延症的事件是不愿意出现或者有一定厌恶情绪的,出现时间高估,就只能在截止日快马加鞭赶方案了。

可以想要管理好时间,不妨从上面的三个维度在布置任务上花些心思,或许时间管理其实是可以手到擒来的。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排版技术支持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