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再现疫苗过期、批号不存在 卫计委回应:护士笔误、补录所致

继江苏金湖过期疫苗事件后,扬州市宝应县再现“过期疫苗”。

不少家长按照孩子接种本上记录的疫苗批号进行自查,发现2018年年末给孩子接种的乙脑疫苗(批号为201702A027-1),早在8月就已到期。

此外,在宝应县儿童接种的疫苗中,显示过期两三年的不在少数,有的已过期九年之久,有的批号显示根本不存在,甚至有孩子明明接种的是脊灰、乙肝疫苗,查出来却是狂犬疫苗。这些情况令家长们大为恐慌。

接种的乙肝疫苗自查显示为狂犬疫苗接种的乙肝疫苗自查显示为狂犬疫苗

从1月11日开始,家长们多次到宝应县妇幼保健院讨要说法。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县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向家长解释情况,给出的答复是“登记的批号和打的疫苗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由于家长人数众多且诉求强烈,当地出动警力维持现场秩序。

1月16日,宝应县卫计委告诉每日人物,他们已于1月10日至11日与省市两级公安、监委等部门筛查了疫苗出库入库记录,确认宝应县从未进过201702A027-1批号的乙脑疫苗,是一名工作人员笔误导致的差错。

此前,他们已于1月12日发布公告称,妇幼保健院接种人员刘某承认,在填写《儿童预防接种证》时,将疫苗接种批号中的2018误写成2017。目前,刘某现已停职接受调查。

接种疫苗自查显示过期接种疫苗自查显示过期

针对其他批号疫苗显示过期的情况,宝应县卫计委与金湖方面的回复一致,即2017年以前,国家未强制要求登记疫苗批号信息,疫苗接种信息系统平台不完善,导致部分实际接种的疫苗批号与系统中的批号不对称。

为何按照接种本上的批号查询显示过期甚至不是同类疫苗?对此,卫计部门回应称,是由于“网络查询的疫苗信息不权威、不准确、不可信”所致。也就是说,这些疫苗批号显示过期是由于工作人员在补录信息时出了差错,或是家长自查的方式有误,但疫苗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该调查结果已通过扬州电视台和当地公众号发布。不过,家长们对官方给出的疫苗出入库记录持怀疑态度,认为存在临时篡改、销毁数据的情况。

针对工作人员的“笔误出错”的说法,有家长指出,以刘某多年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经验,在一段时期内连续笔误写错几百个幼儿的接种批号,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还有家长质疑,孩子所接种的、显示过期的疫苗接种人并不是刘某,而是另外几位工作人员,为何仅将原因归结于一人操作失误上。

就工作人员处置情况,疾控方面回复每日人物称,除刘某以外,如的确涉及其他工作人员,组织上将依法依规作出处置。此前的调查结果已发布公告,暂无更新信息可透露。

自1月12日起,有许多家长已在妇幼保健院进行登记,但由于系统内数据有误,他们仍未获知几年前接种疫苗的正确批号和实际有效期,也无法确定接种的疫苗是否有效,因此对于疫苗无法起到效果,以及可能导致的后遗症十分忧虑。

1月15日,扬州公安发布通报称,市民季某、何某因此事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煽动闹事被带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并教育训诫,当地派出所也联系部分家长,要求停止造谣传谣,合理合法表达诉求。


阅读数

用户评论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