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新批准进口5种农业转基因生物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等

1月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清单。清单显示,该部新批准了包括耐除草剂油菜、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5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进口许可,并批准了26项续申请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此次共有31项转基因作物获得进口安全证书,涉及玉米品种13项,大豆10项,油菜6项,棉花2项。

转基因作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它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造成品质更好的作物。通常转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它特性。

u=1811816923,2649156088&fm=173&app=49&f=

此次新批准进口的5项农业转基因生物具体为:巴斯夫种业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剂油菜RF3,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剂油菜MON 88302,先锋国际良种公司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DP4114,先正达农作物保护股份公司和巴斯夫种业有限公司的耐除草剂大豆SYHT0H2,以及陶氏益农公司的耐除草剂大豆DAS-44406-6。

其余26项通过续申请获得批准的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中,有24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证书有效期从2018年12月20日至2021年12月20日,为期3年;获得证书的公司除上述巴斯夫种业、孟山都、先锋国际、先正达、陶氏益农外,仅有1种抗除草剂大豆CV127为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所申报。另外2项安全证书为期5年,有效期至2023年12月20日,分别为巴斯夫种业有限公司的抗虫耐除草剂棉花 T304-40和抗虫耐除草剂棉花 GHB119。

grey.gif
grey.gif
grey.gif

本次获得安全证书进口批准的31项农业转基因生物用途全部注明为“加工原料”。此意味着上述作物进口可以用于压榨食用油、制糖和制作饲料等,不得作为直接农产品在市面上出售。

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2002年,当时的农业部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并发布了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这一目录沿用至今,一共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番茄5类17种作物。

截至目前,我国只批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用于商业化生产,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农作物种业领域大幅放宽了限制。但在禁止领域,两个负面清单规定完全相同,其中就包括禁止投资农作物、种畜禽、水产苗种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

grey.gif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报告,1996年-2017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22年间,种植面积增长约112倍,2017年达到1.898亿公顷,创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7个国家/地区应用了转基因作物,其中24个国家/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另外43个国家/地区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粮食、饲料和加工。而2016年的一份报道显示,全球种植的约78%的大豆、26%的玉米和24%的油菜为转基因品种。

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11个月我国进口粮食10826万吨,同比下降8.5%。其中,进口大豆823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598万吨下降4.3%;进口菜籽油和芥子油116万吨,同比增66%;进口玉米311万吨,同比增30.9%。


阅读数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