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扶摇万里 | 以法之名为梦发声

作者:公义法学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决胜小康扶摇万里 | 以法之名为梦发声



(中国70载视频)




丰昌酬汗水,岁晏酒飘香。


我们有梦,

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共同勤恳劳作追求的壮丽之梦。

它,是乡土中国的写照;

它,是美好明天的象征!

在决胜小康的重要节点,

我们法学生当仁不让地拿起我们的专业情怀,

坚定于逐梦的伟大前程中。




✨圆 梦 — — 国 家 篇✨




一国之大,前进须要梦想。

漫漫长路,梦想引领方向。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奋斗,

圆梦路上,我们一直都在。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

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

与社会主义法治内在统一,

内含着对法治中国的要求,

法治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法治是目前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

                 治国理政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共和国宪法的出台、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文明古国终于浴火重生、走上了现代法治建设的通衢大道。



法治,正在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信仰。




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日益深入,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

充分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越来越好的我们大中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2013年,主席首次提出“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党代会的形式对依法治国进行总体部署和全面规划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在2020年5月21日开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在万众期待中,这部草案离我们真正的不远了!




打开这部民法典,每一页都与圆梦路上的你我有关:



               ✨ 人民日报政文评论

            集众智,你我也是“编书人”;

           诚信本分,更“占便宜”;

               网上侮辱人格?请收手!;

                  高空抛坠有“法”管;

                     …   …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从来都是我们国家与全国人民的态度。










✨圆 梦 — — 大 学 篇✨






2020年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

也是我校向高水平大学迈进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关键时期。

我们要在国家宏伟蓝图指引下,

科学谋划学校事业的改革发展。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唯愿:师大,更进一步!

作为江苏省老牌师范院校的我们,

愿以决胜小康为契机,

多维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实现自主创新。

所谓“九重阊阖开天阙,万点星辰尽流光”。

奋斗小康正当时,圆‘建设之梦’!


我校2020中国软科大学排名实现新突破!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之大,也需有人才之强才可筑牢其根基。

 因此,我们也许下了一个有关人才的梦—‘人才之梦’。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培养稳步向前!






  青春是一段代表着力量与激情的青葱岁月,

  而大学就是我们   绽放色彩的舞台!

  师大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我们要圆一个梦,一个‘文化之梦’!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校园风光,无限美好





决胜小康,师大亦不辱使命 助力扶贫:



        







共同抗疫:

  



大学是青年成人成才的沃土,

在国家建设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校的梦也连接着我们和祖国的梦!

在决胜小康之际,

师大和师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添砖加瓦。

奋斗路上,星光灿烂;

幽幽花香,暗藏荆棘。

我们还将沉潜探索、砥砺前行,

去圆我们更大更美好的“梦”。













✨圆 梦 — — 学 院 篇✨



    每一所高校的分管学院,都在阔步向前新时代的浪潮中。

    它们是青年大学生学习一技之能的主阵地,是灰暗中点亮彷徨之心的“引航灯”,是实现青年一辈鸿鹄之志的“奠基石”。

    处于决胜小康的关键节点,他们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的去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

    因为,青年强,则国强!

    


    作为江苏师范大学的法学院,我们也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

    这样的方案,教会学生在严谨与理智中不忘善良与操守。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利用了学院提供的一大便利“模拟法庭”这个资源。

    身临其境的角色带入,唇枪舌剑的辩论针锋。

    同学们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   


2019年12月12日,为了推动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响应十九大以来依法治国的号召,承担高校法学院对法治人才的培育责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第四届模拟法庭大赛暨课程展示系列活动在江苏师范大学模拟法庭(泉山校区17号楼100B)如火如荼地开展。

展演结束后,原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吴沛副院长围绕庭审全过程,从案件的选择、诉讼程序、法律文书以及临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吴院长对同学们给与鼓励和肯定,强调同学们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实践,积累经验。最后吴院长充分肯定了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通过开展模拟法庭课程给同学们提供了实践平台,对于法治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有言: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因此,

我们学院不仅为学生制定了独特的专业素质发展计划;

我们还经常联合徐州市总工会,

深入徐州市社区开展“法律援助”中国公益项目。

在我们法学生的眼中,

小康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的代名词。

小康,代表了我们向往的美好的生活。

而,

什么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那就是,

每一个普通大众都可以生活在相对快乐而又满足的日子:

不用疲于为生计的奔命、不用遭受不公正的摧残迫害,

只需要享受自己的生活烟火气。足矣!

因此,

我们学院通过法律援助教会学生,

一颗良善之心才是帮助我们圆梦的催化剂。




 ✨  


11月12日上午,徐州市总工会联同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深入沛县汉台社区,开展“遵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需求。

学生志愿者们认真为农民工们讲解法律知识,号召大家“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同时免费发放《宪法》、《劳动法》,《江苏省“一办法七条例”法规汇编》等法律普及资料。





学院之学,

在于教人求善、在于教人求真!

无论是江苏师大的法学院,

抑或是其他专业院系,

我们的梦很简单:

唯愿学生术有专攻、良善从德!




2020年,你的梦是什么呢?(采访视频)



✨圆 梦 — — 个 人 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

这个梦,它指引着我们迈向小康的方向。




     鲁迅先生这样恳切地希望我们: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

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因为,

在先生的心中:

只有真的声音,

才能感动国人和世界人民。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青年;

抑或是青年正当时!

因此,

我们要敢于去梦、坚定圆梦!







对于我们来讲,


满足一个人最起码的生存欲望就是对于物质的追求。


小康社会代表着中国对家的最好诠释,


也满载着中国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温馨而又蓬勃。


毋庸置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青年同样包括在内,


我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为每一个平凡的社会大众,我们不仅仅享受“欢”的生活烟火气;我们还懂得在闲暇时“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般的精神丰富。


而,决胜小康不仅是实现生活更加富裕、经济更加发展,

同时更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全面协调的总括词。


并且,在青年一辈看来:我们现在更应当注重寻求物语与性灵的平衡点。


落到实处讲,决胜小康的精神梦就是:实现个人价值;

培养出更纯粹的职业精神和个人情怀,丰满精神世界;


树立整体的大局观,为新时代中国建设注入动力。








但是,在时代的主旋律下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调,

有人就会偏激的问:我为什么要实现我的小康梦?



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全面小康社会是青年人生价值的孵化器!



在全民族奋勇向前的时刻,

聚青年智、融青年力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



这为青年的成长空间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和大有

作为的发展空间,为青年圆梦铺上了良好的底色。



青年一代思维敏锐,求新图变,敢想、敢说、敢创造,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生力量。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若时代机遇碰撞青年智慧,必定能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这不仅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青年圆梦的单向关系,同时更是一种交互作用,互相助推,不断前行。

✨同学们的学习笔记:



主席说过:“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逐梦队伍中,必少不了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青年人。


在让人生价值落地生根的路上,心知远不如力行。方向笃定,踏踏实实才圆梦的最佳途径。


因此青年在决胜小康的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青年群体应当以习近平主席的青年观为指导,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在主席的青年观核心内容里,就对青年提出要求:

青年一辈当构筑家国情怀,注重价值养成,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勇于砥砺奋斗,争做创造先锋,担当时代责任。






从治理理念来说,小康社会是法家的传承,因为其根本价值理念同法家是一致的。



作为法学生,我们心中的梦便是——恪守职业操守,认真细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实现个人价值;



心中怀有一份信仰,一份激情,一份奋斗,编织一个法治梦,为国家法制建设贡献力量,自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让我们每一位青年人承担起责任,响应新时代的召唤,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做时代的开创者、奋进者,始终与党同心,与国家同命运!

SUMMER











2020年,


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在决胜小康的重要关头,


我们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考验——抗击新冠病毒。


病毒无情,国人有爱!


我们并没有被病毒折服,


我们自信从容的将他的到来看成是一场考验:


一场对于党和国家人民的考验。


而这场持久战的突破口就在于我们的团结!


我们没有放弃,


因为我们的心中一直怀揣着对于美好明天的向往!













青春正当时,我们奋斗在逐梦路上!


决胜小康的重要节点,


坚信我们的团结会创造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End

策划 |  李帅 邹楚涵 吴子妍 余珺扬

文案 | 余珺扬 邹楚涵 李帅 吴子妍

视频剪辑 | 吴子妍

编辑排版 | 邹楚涵


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届校园网络文化节由“中国移动”全程冠名赞助

特别鸣谢“135编辑器”对新媒体大赛的赞助支持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开始时间: 2020-05-13 14:10
结束时间: 2020-05-31 23:59
热门参赛作品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