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奋斗有我|生科人以科研梦共圆中国梦

作者:苏师绿色生科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抗疫情。

2020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梦想成真之年。

我们生科人以钉钉子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以科研梦共圆中国梦。




No
-Number-

01





人物简介


李宗芸教授,女,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校整合植物生物学研究所主任。1986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2002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生科人为博士点梦想坚守的12年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位(2012)40号文,宣布江苏师范大学获批依托于生物学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开始了首届博士生的招生工作。

作为生物学学科方向带头人,从2000年甘薯生物学团队的组建,合作开展研究,从项目申报书的论证与撰写、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到答辩PPT的制作等无不浸润着她的汗水与泪水;从2011年到2012年,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日月星辰,整整两年的时间,终于成就了江苏师范大学几代人数十年的梦想,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博士点。


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助力精准扶贫 

柳林村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村民生活十分贫困。长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江苏师范大学甘薯产业技术研究在国内一直享有盛誉。团队工作人员与扶贫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根据柳林村土质结构、气候特点和技术需求,科研团队进驻柳林村,积极加强品种改良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柳林村近40亩紫薯喜获丰收,因口感好、品质佳广为消费者青睐。通过网店销售、扶贫采摘……每亩紫薯的直接利润高达6000元。



No
-Number-

02




人物简介


闻欣,女,共青团员,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江苏师范大学2017届“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江苏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30,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我为“科研梦”坚守的9年 

2017年9月初,我怀揣成为一名优秀生物学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在起初的两年时间里,我按照自己以前的逻辑思维方式对我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索,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未取得任何进展,看着身边的同窗和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实验方案,我的内心五味陈杂,不断的失败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坚持是否正确?这条道路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定再努力一把。庆幸,我是幸运的。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转变思考方式,以一个博士该有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不轻言放弃,最终顺利完成对课题的前期构想。

也是通过这件事情,我真正的认识到:任何人梦想的实现都是需要过程的,而你的梦想越远大,实现的过程就越艰辛。9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从一个对生物学有着模糊认识的本科生到今天的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我将一直坚守着。


No
-Number-

03





人物简介


龚园,女,中共党员,2019级微生物资源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并于2018年06月以第一作者在Syst Appl Microbiol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于2019年10月在 Plant Soil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我为“ 科研梦”执着的5年 

我目前所研究的课题是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主要关于放线菌对于拟南芥、番茄和辣椒等的抗逆促生作用的研究。

2015年9月初入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怀着对科研的热忱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自身对于农作物的研究就充满了好奇,研究的方向也随之敲定。

2017年开始研究的主题是关于放线菌对于农作物番茄的耐盐促生的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申请了相应的发明专利。

2019年作为研究生得以继续在生命科学学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凭借着本科时期的研究基础,确立了与2017年本科时期课题思想延续的研究方向,即放线菌对于番茄、辣椒等农作物的产量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样深刻的话:“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目前研究放线菌株对拟南芥、番茄和辣椒等农作物的解盐促生作用,实验结果已经发现实验菌可以提高拟南芥和农作物番茄的产量,我在追求个人梦想的路上一直坚守着。


No
-Number-

04



人物简介 

奋斗的的足迹

徐瑕,女,中共党员,荣获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2019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2020年首届长三角地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目前已被推免至中国农业大学直博生。


我为“科研梦”探索的4年 

2016年10月进入实验室,主要是跟着老师学习基础实验操作方法,到后来自己独立完成基础实验。

2017年3月,温院长说给了我一个主题,然后让我自己摸索写文章。尽管是第一次,我也不怕,撸起袖子开始了。第一次撰写学术论文,5个月以来我还是原地踏步,甚至都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我一度认为自己可能不适合,迷茫的情绪越来越重,出现焦虑情绪。我原本就是一个爱想事情的人,那一段时间,儒家倡导“一日三省吾身”,我简直“一日数省吾身”,从大事到小事,兜兜转转,我本着不放弃的精神,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我的文章上。

最后,终于在2018年12月,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英文文章。

环境微生物为解决全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理论基础,例如:改善土地盐碱化、降解废物等方面。现如今微生物修复集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于一身,因而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微生物菌剂能活化并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产生多种生理活动物质刺激植物生长,抑制病原菌,提高植物抗性,使其在盐碱地修复中的应用得到不断加强。

我在探索“科研梦”的路上一直坚守着。



一切伟大的成就

都是坚持奋斗的结果

一切伟大的事业

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时代变迁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如今已然是全面小康的决胜时刻

生科人助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




文案|蓝图宣传媒体中心

排版|蓝图宣传媒体中心

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届校园网络文化节由“中国移动”全程冠名赞助

特别鸣谢“135编辑器”对新媒体大赛的赞助支持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开始时间: 2020-05-13 14:10
结束时间: 2020-05-31 23:59
热门参赛作品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