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教育精准脱贫,圆满全面小康梦想

作者:青春数统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牵手教育精准脱贫,圆满全面小康梦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全面小康,对千千万万中国人来说,蕴含着千钧的力量、无穷的意义,它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治本之策“。“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间,特别是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之后,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19年底,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实现摘帽。这不仅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一份世界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大攻坚战齐头并进,全面小康渐行渐近。

图片来源:网络

国家实现全面小康有很多攻坚战要打,也有很多路要走,而发展教育是必经之路。教育的发展不仅圆了乡壤孩子们的读书梦,更是中国梦圆满实现的保证。



步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贫困治理面临突破深度贫困强力约束和致富发展两大难题。前者关系到扶贫脱贫的难度,影响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后者关系到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假如扶贫仅关注短期目标,忽视人们致富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就是深度贫困问题可能暂时得到缓解,但是致贫根源却未消除。



图片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教育部实施了20项教育扶贫全覆盖政策,针对不同等级、不同对象、不同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乡村教师等多个方面。









左图来源:朝闻天下     右图来源:网络

此外,教育部制定了首个《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现贫困地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





图片来源: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立足支部  协同育人

自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颁布以来,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迎来了首批乡村教师班学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根据省乡村教师专项计划的实施方案,校乡村教师专业培养计划,我院立足支部,制定专业靶向准、职业技能高、综合能力强的乡村教师专业培养体系。力求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踏实肯干的乡村教师队伍。


01
夯实思想基础,增强组织凝聚力

理论学习常规化、制度化,认真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等总书记对于乡村教育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开展各类学习、研讨、讲座近10次。扎实推进学习强国平台、青年大学习平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学生观影,参观红色基地开展实践锻炼,多角度、多形式的让学生真正将新思想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参观大包干纪念馆                参观台儿庄展览馆

02
推进协同育人,提升活动吸引力

与机关第十二支部共建,聘任三全育人红色导师,搭建了一个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学习平台,更让支部成员在 “红色导师”的指导带领下,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学习服务做表率,拉满榜样“吸引力”,学习榜样“守护力”;积极开展校地共建,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让学生党员有平台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教育精准扶贫舞台”吸引


三全育人“红色导师”聘任仪式


03
强化实践感知 提高先进影响力

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支教活动,拓展城乡学校对接端口,常态化支教活动、专业化支教队伍。支部成员在线上与睢宁浦棠中学、沛县田堤口小学开展线上支教活动,线下在连云港班庄镇大沟埃村小开展志愿支教活动,强化学生党员实践感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参与支教的学生党员的先进支教事迹,得到中青网全文转发。



        左:邳州支教                    右:班庄支教      


04
创新平台载体 发挥辐射作用力

在实践基础上,支部党员凝练经验,积极参与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专注乡村教师自身成长、乡村教育资源的丰富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获得省一等奖,全国铜奖的好成绩;疫情线上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志愿支教,获得高校思政网报道,受到广泛关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左:线上辅导受到高校思政网报道    右:互联网+竞赛省级获奖证书)


学院活动调动起学生广泛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了活动的群众性和影响力,学生深入社区、村委,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志愿支教活动,受到高校思政网、中青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强化了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坚定勇担时代大任的信念。

支部内首批乡村教师专业学生,在此期间获得国家级团体奖1项目、个人奖1项;省级团体奖2项、个人奖2项;市校级集体奖4项,个人奖200余项。今年夏天,60余名师范生将走进乡村学校,开启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这里有一个小视频,

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

这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吧!












投身实践  身边榜样

受访人——袁梦洲

数学与应用数学(乡村)专业


“我愿是棵树”青年支教团成员


2019年度徐州市大中专院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青春数统

学长你当初为何选择去参加支教呢?

袁梦洲

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等条件的制约,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教育的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一些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受到好的教育,走出去看看。

青春数统

嗯嗯

袁梦洲

本次支教的地点在连云港市抗日山脚下的大沟埃小学,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且多为留守儿童,支教会给学生带来新颖的教育体验,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袁梦洲

如果能够通过支教给这些留守儿童带来陪伴,虽然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让他们圆梦,但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为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的梦想。

袁梦洲


青春数统

确实很有意义

袁梦洲

乡村教育任重道远,一次支教活动也许微不足道,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参加,

袁梦洲

因为我坚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青春数统

那么学长体验过支教后,都有哪些收获呢?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袁梦洲

支教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能够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锤炼教学本领,为将来更好的服务教育打下一定基础,为圆我自己的梦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袁梦洲

在支教活动中,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各项行程的规划实施也会考验和磨炼各方面的能力。此外,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一群充满无限希望的祖国的花朵,他们有着纯真可爱的笑容与渴望求知的面孔,看到他们每天上下学开心的身影,顿时感觉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值得,也觉得收获满满。

青春数统

谢谢学长的分享?

(图为袁梦洲学长带领的支教团队员在会议室上课)


受访人——郑雨佳

 数学与应用数学(乡村)专业


“我愿是棵树”青年支教团成员


 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国赛铜奖

青春数统

学长你当初为何选择去参加支教呢?

郑雨佳

最开始,不仅仅是支教,当时也是在学生会当部长,

郑雨佳

然后呢,就觉得当一名学生干部,要多为他人服务,于是就接触了志愿,也想着去支教,但是当时没什么好的渠道。

郑雨佳

就加入了我们班同学的一个互联网+的项目,目的是为了乡村教育添砖加瓦,一开始只是好奇,也就是说是在为圆自己的梦努力,然后后来了解得越多,就发现乡村的孩子们教育比较匮乏,就确确实实想去帮助他们,就希望通过支教照亮他们的梦想,不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能帮助他们一点就很开心了,如果一件事只是停留在纸上,依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就想去进行支教活动。

青春数统

原来是这样啊?

青春数统

那么学长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这次新媒体大赛的主题呢?

郑雨佳

支教其实就是一个扶智的手段,扶贫必扶智,要想决胜小康,我个人认为首先教育水平要达到小康,然后才能去考虑其他的。因此我觉得扶智是决胜小康的重要基础,而支教是扶智的一个手段。而想要更好地圆梦,不论是我们自己的梦,还是那些孩子们的梦,都必须决胜小康!

青春数统

好的,谢谢学长的分享?

(图为郑雨佳学长所在的支教团与学生的合影)








图片来源:网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在中华民族圆梦的道路上,注重“扶智”、看重“精神”、侧重“造血”,以真正创新扶贫理念和方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2020,决胜小康收官之际,疫情匆匆来袭,

曾经灯火阑珊、熙熙攘攘的城市宛若暂停,

全国上下蓦地沉寂。

我们以春暖花开为期,期盼疫情的阴霾散去。

现如今,武汉康健,疫情缓解。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春光焕彩,圆梦启新程。

在追逐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征程中,

我们共同努力,乡村支教为孩子送去光芒,

了解乡村教育动向,

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苏师青年

“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担当精神,

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挥洒青春、建功立业!

为决胜全面小康奋发图强!



指导老师 / 邱理翔

图文 / 王端 徐锦程  韩玉 刘海媛

编辑 /  胡梦缘 张丹 聂婉婷 李张莹

长按二维码  关注青春数统



特别鸣谢


江苏师范大学第十届校园网络文化节

由“中国移动”全程冠名赞助

特别鸣谢

“135编辑器”对新媒体大赛的赞助支持




活动信息
活动宣传图
“中国移动杯”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新媒体大赛团体赛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开始时间: 2020-05-13 14:10
结束时间: 2020-05-31 23:59
热门参赛作品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