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客服
立即升级

秋季养生健康简约黄色模板

秋季养生

顺应时节

中医养生指南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

在这由热转寒的过渡时节

我们的身心亦需顺应自然之道

实现天人相应的和谐平衡

秋季养生,自当遵循“养收”原则

从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综合调养

方能为寒冬的到来积蓄充足能量



饮食润燥少辛多酸

当萧瑟的秋风卷走夏末最后一丝潮热,此时饮食调理当以“润燥”为核心,遵循“少辛多酸”的古训,逐步减少辛辣发散之物的摄入,转而适当增添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达到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完美平衡。

01
巧用酸味,收敛肺气

山楂、猕猴桃都是大自然馈赠的秋季养生佳品;在日常烹饪中,不妨巧妙地在菜肴中加入少许柠檬汁或乌梅酱,这些酸味食物不仅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更能防止津液过度耗散,应对秋燥带来的种种不适。

02
远离辛辣,呵护娇脏

尽管那红艳的辣椒、醇厚的白酒、浓郁的咖喱能够一时激起味蕾的狂欢,但在秋季却应谨慎食用,因为这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如同干燥的秋风一般,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消耗,更可能导致肺气过度耗散,从而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秋季养生
顺应时节



03
滋润为上,汤粥解干燥

在微凉的清晨喝上一碗温热软糯的银耳莲子粥,在疲惫的午后品尝一盏清甜润泽的蜂蜜雪梨汤,在闲暇的傍晚享用一盅醇厚香浓的芝麻核桃露,这些由天然食材精心熬制的羹汤,能够温柔地滋润我们干燥的咽喉与肠道。



起居有常,“秋冻”有度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条古老的养生谚语至今仍在长辈口中代代相传,所谓“秋冻”,并非一味地追求耐寒而盲目减少衣物,而是指在秋风渐起的时节不宜过早地添厚衣戴重帽,而应让身体有机会逐步适应逐渐下降的气温。

循序渐进

实施“秋冻”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核心原则,尤其要关注身体几个重要部位的保暖工作:脖颈受凉可能引发感冒咳嗽,腰腹受寒容易导致腹痛腹泻,脚踝受冻则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

早卧早起

随着秋意渐浓,白昼逐渐缩短而黑夜相应延长,我们的作息时间也应顺应这种自然变化做出调整,要保证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避免深夜不眠损耗阴精,而在清晨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舒缓运动,则有助于肺气的宣发与疏通,开启充满活力的美好一天。

舒缓运动

慢跑、散步、瑜伽、太极,这些和缓而持续的运动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又不会导致大汗淋漓而损伤津液,实在是秋季养生的理想选择,让我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悄然积蓄对抗寒冬的能量。

冬季养生



情志安宁,收敛神气
秋季养生指南

秋日在文人墨客笔下总是与悲凉、萧瑟、惆怅紧密相连,这种“悲秋”情绪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与日照时间缩短引发的内分泌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秋季的精神调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那天高云淡的重阳时节与家人好友相伴登高,极目远眺那层林尽染的壮丽山河,俯瞰那硕果累累的丰收田野,不仅能陶冶情操锻炼体魄,更能让积压在心头的郁闷情绪随着呼啸的山风消散于无形。

秋季养生
滋养身心

在宁静的午后阳光下临摹书法,在悠闲的傍晚时分品味香茗,在温暖的周末午后欣赏音乐,这些高雅而宁静的业余爱好能够有效转移我们对琐事的过度关注,将精神寄托于美好事物之中,从而排除杂念,保持情绪稳定,体会岁月静好的深沉韵味,感受生命存在的真实喜悦。




END



中医养生指南

微信号:135editor

新浪微博:@135编辑器



【版权说明】

排版:135编辑器

贴纸:135编辑器

图片:135摄影图(ID:65733)

使用时请自行替换

文字:135AI写作,仅用作占位,使用时请替换

注:文章含AI生成素材

企业会员免费
模板编号: 164863
投诉

手机扫码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