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气温逐渐转凉
但病毒可没歇着,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尤其容易盯上免疫力较弱的孩子
很多家长一听到“手足口病”就紧张
了解它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就能科学应对
手足口病不是小病,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先弄明白它的本质,才能不慌乱。
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传染性很强。
传播途径广:病毒会通过飞沫(比如咳嗽、打喷嚏)、接触(比如摸了患病孩子的玩具、餐具)、消化道喝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易传播。
秋季易高发:秋季气温适中,不冷不热,适合病毒存活和繁殖;加上孩子开学后集体活动多,一旦有病例,容易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明显特点,家长平时多观察,能尽早发现异常:
初期症状:像感冒,发病前1-2天,孩子可能会发烧(一般38℃左右,少数会烧到39℃)、咳嗽、流鼻涕,还可能没胃口、不想吃饭;
关键特征:出疹子,发烧后1-2天,孩子的手、脚、口腔会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舌头、牙龈、颊黏膜上会有小疱疹,破了之后会形成溃疡,孩子会喊“嘴巴疼”,甚至拒绝喝水、吃饭等。
一般不严重,大多数孩子症状比较轻,1-2周就能自行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少数孩子(尤其3岁以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虽然传染性强,但做好预防,能大大降低孩子患病的概率。
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能有效预防由这种病毒引起的重症。
讲究卫生: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家长接触孩子前,也要洗手。
做好家庭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奶瓶等,每周用开水烫洗或用含氯消毒剂(比如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家里的门把手、桌面、地面也要定期消毒。
少去人多地方:秋季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游乐场、超市等人员密集、通风差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
「模板使用说明」
文字:135AI写作/仅做占位,使用请替换
贴纸:笔格设计ID:760207、135编辑器
排版:135编辑器
图片:来源135摄影图ID:84790、ID:8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