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泛寒露
夜久气转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寒露时节,我国南方地区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时节,大自然宛如一位神奇的画师,用绚丽多彩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气温明显下降,夜晚的凉意愈发浓重,清晨的草木上常常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
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夜晚的寒意更甚,清晨的草丛、树叶上常常能看到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仿佛是大自然在这个季节留下的精美点缀。
寒露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此时秋高气爽,天气宜人,正是出游登高的好时候。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让人们欣赏到秋日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登上高山,俯瞰大地,视野开阔,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
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说法。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在寒露前后食用,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又能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芝麻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制成芝麻糊、芝麻饼、芝麻糖等美食。
菊花在秋季盛开,寒露时菊花盛开正盛。菊花酒有“长寿酒”之称,古人认为饮用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在寒露这天,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菊花,与糯米、酒曲等一起酿成菊花酒,慢慢品尝,感受这份秋日的雅趣。
寒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养生保健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饮食方面,应遵循“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的原则。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藕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滋润肺部,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同时,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
起居上,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脚部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寒露后脚部保暖至关重要。可以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运动锻炼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环节。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
排版 | 135编辑器
图片 | 135摄影图ID:89119
文字 | 135AI写作
头图 | 笔格设计ID:70877+135自带素材
印章ID:103641 飞鸟ID:164901
“寒露”毛笔字为135自带艺术字素材ID:164443
仅可修改颜色,不可修改文字内容
文字仅做模版占位展示,购买后请自行替换
袅袅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