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孤独的桎梏

作者:顾刘云鹏
主办方: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活动名称:2024年江苏师范大学新媒体训练营结营作业

解开孤独的桎梏


读《百年孤独》有感

心灵的沉淀·智慧的积累·岁月的见证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其人

   马尔克斯就像磁铁一样,我们全跟着去。

                                ——莫言

f35cb0686267dd817a19a632e5a01fc7.jpeg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1936年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9292d6863ede9592aa38fcd11368325e.jpeg
003a423e9ad91df0ee24e6f4606b0337.jpeg


     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读后感节选
01
故事情节

     一个宛如桃花源的村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却因外来因素的不断侵蚀、践踏走向覆灭,可怜、可悲、可叹,又发人深省。

02
背景意义

看似科幻的故事情节和魔法般的剧情走向实际上充斥着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将南美的殖民史和革命史融入到布恩迪亚的家族史和马孔多的兴衰史中,象征着南美的人民从最先起的与世隔绝,到被欧洲殖民者侵门踏户,再到奋起反抗的斗争历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并未给孤独的族群带来希望,反而将他们卷入了无限的悲剧之中,这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是马孔多的孤独,也是马尔克斯的孤独,更是南美人民的孤独。


03
启示梦想

     借小说回顾南美国家尤其是哥伦比亚的过去,借机讽刺当时现实社会的悲惨、贪婪与不堪,但更希望以小说为药,唤起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去打破这种孤独,主动融入现代世界,独立自主地推动自己民族的进步与繁荣。

b129b46c5583a728bbcafa30d9188c97.jpg
5a752f296ea57d0cba2933df64a797b7.jpg
03ca9617fb4d1638980a1561198d030e.jpeg


写在最后

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场,警示意味十分浓厚,表现了马尔克斯对真实的现实社会的现状极为不满,对哥伦比亚乃至整个南美国家前景的无限忧虑,但他同时也期盼着书中的百年孤独能够真正散去,光明能够真正到来。

6e3960c80f2838466b825f3f8c1d544a.jpeg
88c261072f7eaf0f775dfad37e887a2c.jpeg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也受到中国读书界和文学界的重视,莫言冯骥才丛维熙韩少功王安忆郑万隆扎西达娃等作家的创作,不同程度受过其创作风格影响令人赞叹、敬佩、感慨……


8c61a6933b38b37bdc63b6ffd1befadf.png
404bad4ba7d125228eebfe8eec0cc2d6.jpeg


END

文案 排版 顾刘云鹏(节选自本人文章) 

部分插图来源于网络




投票活动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扫码咨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