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行为主义揭示拖延症

影响选择的除了利益本身的大小,还有获得利益的时间。

我支持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拖延症。我曾经在另一个问题里写过行为主义对拖延症的解释。修改一下贴过来。

喜欢拖延,指的是我们会将某件事拖后,比如考前复习,写报告,完成特定工作等。拖后了这些事,我们会用做这些事的时间去干别的,比如上网,出去玩,或是睡觉。所以,我们不应只看被拖延的行为,应该也考虑拖延某事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拖延其实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做出一种选择,选择去玩而不选择学习。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一件事而不是另一件呢?

当我们面临两个选项而选择其中一个时,我们可以说:在我们的主观认知上

【1】,这个选择可以带来利益,或者带来的利益比另一个大。影响选择的除了利益本身的大小,还有获得利益的时间。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两个选项,一个会使人立即获得利益,而另一个是在将来会获得利益时,那么即使两个选项带来的利益的实际大小相同,人们也往往会选择立即可以获得的利益。


行为分析里有一种理论(或研究方向?)叫做discounting(减损【2】)。

使用这种理论,可以将上述现象解释为:将来获得的利益,根据其等待的时间长短不同,其主观价值会不同程度的变小(也就是减损),而现在的利益的主观价值不变。所以即使两个选项的实际利益相同,我们还是会选择现在的利益。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下面的两个选项只能选一个,你会选哪一个:

  1. 现在给你100元。

  2. 一个星期以后给你100元。

估计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都选择1。将来利益等于现在利益将来利益的主观价值减损后小于现在利益。

那么换一种情况:

  1. 现在给你100元。

  2. 一个星期后给你150元。

这种情况下,也许会有人选择2的。将来利益略大于现在利益,即使将来利益的主观价值减损,也可能比现在利益大,减损程度因人而异,所以有些人会选将来利益。

再换一种情况:

  1. 现在给你100元。

  2. 一个星期后给你1亿元。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2的。将来利益大过现在利益很多,这种情况下,将来利益的主观价值即使减损,仍然比现在利益大。

获利是如此,损失也是如此。比方说,你要给人家钱,也有两种方式让你选择:

  1. 现在给100元。

  2. 一个星期以后给100元。

估计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2。将来损失等于现在损失,将来损失的这100元的主观价值减损,小于现在损失的主观价值。

  1. 现在给100元。

  2. 一个星期后给150元。

这种情况下,也许会有人选择1的。将来损失略大于现在损失,将来损失的主观价值即使减损,也可能高于现在损失(因人而异),所以会有人选1。

再换一种情况:

  1. 现在给100元。

  2. 一个星期后给1亿元。

我想没有人会选择2的。将来损失大于现在损失,即使1亿元的主观价值减损,也远远大于现在损失的100元。

上述选择题,如果把划横线的部分从一个星期改为一分钟,一小时,或是一天,一年,十年,又或者把钱数改为1元,10元,1000元,10000元等等,进行多次实验来比较,就会发现:相同利益/损失下,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其主观价值减损越大,作为选项被选择的几率越小;相同时间间隔下,利益/损失本身越大,其减损程度越小,也就是说,被选择的几率越大【3】。
类似的行为现象,在鸽子和老鼠等心理学传统的实验动物身上,以及其他的多种动物身上都观察到了。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动物普遍的一种行为倾向。

喜欢拖延,也可以用这种理论做出解释。我们会拖延的复习,写报告,完成工作这些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大都是在将来,比如将来考试得高分,将来交论文,将来提出工作成果等。而上网,玩,和睡觉这行为获得的利益都是即时性的。所以,拖延学习选择玩,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选择学习所获得的利益(考试得高分等)的主观价值小于选择玩所获得利益的主观价值。而距离考试时间越长,其利益的主观价值减损越大,越有可能选择玩;反之,距离考试时间越短,选择学习而不是玩的可能性越大。而在相同时间间隔下,不同考试(高考或期中考试)的主观价值是不同的,也可能导致有时拖延复习(期中考),有时不拖延复习(高考)这种现象。

【1】 与“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不同,不包含“我们是这么想的”这一层意思
【2】 作为心理学中的术语,目前没找到中文书或网页上有合适的翻译,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为“减损”,求指教。
【3】 这两种变化都可以用双曲函数来表现。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