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懒惰居然是这样子的......

其实人的本性是遵循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追求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东西,逃避会产生痛苦的东西。所以偷懒或许是人的天性,谁不想少做点工作多享乐啊?

文:任丽|壹心理专栏作者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偷懒的愿望,懒惰也成为生活中的最常见的场景。我自己好几天都不想动笔写文章,一个字也不想写,还老给自己找借口。没做,内心会有点不安,还会有点小小的内疚,自己给自己订立的目标没有完成;做吧,好像又缺乏动力,一磨蹭,时间也就从指间悄然溜走了。

 

懒惰可谓无处不在。早上闹铃响了几遍就是不想起来;一想到上班就头疼,甚至会患上星期一综合症;领导布置的任务一点都不想做,不到最后期限都不想开始;家里的脏衣服堆成山也不想洗,就是丢到洗衣机里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不想去做;瘫在沙发里看电视,扮个“葛优躺”,渴了也不想起身去倒杯水;家里的厨房常年不开火,大多数时候在外面餐馆解决或者去父母家蹭饭……哦,懒癌犯了,这里或多或少都有我们的懒惰的影子。

 

其实人的本性是遵循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追求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东西,逃避会产生痛苦的东西。所以偷懒或许是人的天性,谁不想少做点工作多享乐啊?

 

调查发现,那些继承了遗产的富二代并不快乐。他们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可以跟漂亮的女明星上床,可以拥有很多的女朋友,可以安排华美的派对,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行。他们的生活似乎是令人羡慕的,不用那么苦逼的工作,有足够几辈子花不完的钱,可以想干嘛干嘛,只要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

 

但他们会在夜深人静时被孤独与空虚所吞噬,生活迷茫而毫无意义,没有梦想,没有目标,宛如行尸走肉。外表的光鲜,名车华服,无尽的欲望都无法填塞内在的空洞。他们不能创造价值,不被他人需要,别人靠近他就是为了他的钱,而不是因为他这个人。

 

当在吃喝玩乐上无法获得更多的快感时,他们可能会去追求一些更刺激的玩法,比如飙车、赌博,甚至去吸毒。研究发现,吸毒所给人带来的快感是性爱所带来快感的上百倍,而这样的快乐却给他们带来的是死亡的惩罚。

 

人除了享乐还有在工作中追求价值认同的期望,如果只有享乐,人其实跟动物没有区别了,因为追求的仅仅是感官上的快乐,人之所以为人,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

 

与完全不工作所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是工作狂,实质上却是懒惰的一种变形。你可能会非常惊讶,工作狂该有多勤奋啊,牺牲了所有娱乐的时间,把全副身心都扑到工作上。因为努力的工作,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得到了较高的职位以及很高的收入,也会因为勤奋的工作赢得他人的尊敬。他们会非常孤傲,自我价值感很高。表面上看与无所事事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事实是,工作狂的人恰恰与懒惰有关。他们的内心是特别期待放下工作好好偷个懒,好好休息一下的,但他们对自己过高的要求不允许产生这样的念头,因为他们给自己设定了很远大的目标,想要爬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或者赚更多的钱,或者履行对父母一个承诺,或者需要在别人眼里更光鲜。他们会为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而害怕,甚至谴责自己偷懒的愿望。

 

这种内心的冲突或让他们感到异常的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他们需要更加倍的工作来抹去曾经在脑海中闪现的懒惰的想法。职场中经常会爆出那些过劳死的金领,他们完全可以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因为这样的心态,他们宁愿牺牲健康也要去追求自己不断抬高的目标,直到病倒的那一刻,才明白过去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在生命的历程中变得微乎其微了。

 

可以想象一下,整天忙于工作的人,没有什么时间去调整自己,精神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没有时间去跟朋友约会,没有时间跟家人在一起,久而久之,情感越来越疏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最初可以在工作中体会到的快乐也慢慢消失殆尽。当一个人在生活中体会不到快乐时,他就可能会感到抑郁,因为这背离了人的本性——追求快乐的原则。

 

为什么会产生懒惰呢?

 

懒惰跟羞愧有关。当一个人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或者感觉做了一件丢脸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让他感到非常难堪、难受甚至痛苦,这就是羞愧的感觉。通常我们在童年早期,会在跟父母的互动中在内心建立一个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而在现实中我们做的事情达不到这个理想自我的目标,我们也会产生羞愧。还有的家长喜欢将自己孩子的短处跟别人家的孩子长处想比较,经常奚落孩子,给孩子负面的评价,这也会让孩子感到羞愧。

 

羞愧让孩子感到了较低的自尊,他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也做不好,怎么努力也不能让父母满意,索性就干脆什么也不做,比如完不成作业,做事拖拉等等。而家长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太懒惰了,家长开始着急,变本加厉的谴责孩子,孩子就用更加懒惰的行为消极对抗,不断的与父母产生冲突。

 

懒惰跟溺爱有关。父母过度溺爱的孩子,很多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被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给替代完成了,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行为习惯,逐渐的丧失了探索与尝试的欲望,就如家养的老虎一样,没有了野性。

 

家长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孩子的学习上,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忽略,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很多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直到大学毕业也无法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也不愿意去面对外面的竞争,结果就成了啃老一族。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曾经提出,所有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放弃一些快乐,去学习与做事,这是正常的成长轨迹。家长一味的满足孩子快乐的需求,只会让孩子在追求快乐的道路上丧失人生存的本能。成长必然带来痛苦,这是每一个人无法避免的。

 

懒惰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如何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懒惰呢?

 

首先,寻找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工作。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才会热爱,因为热爱,才会专注,因为专注,才能做得专业。当你做到专业时,你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价值感,也就很容易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这符合人性中的快乐原则,那么懒惰也就会与你擦肩而过了。

 

其次,需要避免你的完美主义。比如你想写篇文章,你要构思很久,打了很久的腹稿,但是一个月后,你还是没有开始落笔。你在给自己找借口,我还没有准备好,实际上,时间已经悄悄溜走,你也给自己在焦虑中放了一个月的假。一方面你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想写出一篇惊世之作,一方面又会为自己的懒惰产生内疚,结果什么也没做。

 

当我们摒弃完美的要求时,我们就会尝试着去做,行动是对抗懒惰的最好方法。日本习惯培养专家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此书中提到坚持有效的行动,并且行动的规则越简单越好,这样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当习惯形成惯性,懒惰也就无处遁形了。

 

最后,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前面两个极端的方向都无异于我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唯有做到平衡,才能够获得内在的和谐。

 

当我们开始对工作感到厌倦的时候,我们需要去看看,这份工作对我是否是重要的?我是否还没有能力或者准备好换一份工作?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需要在这份工作中去发现、去寻找其中的乐趣。

 

即使在重复、枯燥的工作中,你仍然可以寻找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或者你在这份工作可以有所收获的东西。即使你真的非常痛恨这份工作,但你有梦想,你权当卧薪尝胆,等待机会,这样你也会感觉到希望。

 

如果情绪陷入了低谷,你可以选择短暂的逃离,出去旅行放松一下。在玩的时候就尽情的享受,充好电后再返回工作岗位。这样一张一弛也可以缓解工作中的焦虑。

 

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你还会懒惰吗?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你还会把自己武装成工作狂吗?


作者简介:任丽,一位知性的心理咨询师,一位马拉松跑者,修行路上,与你同行。公众号:renlixl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