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如何触及用户内心深处?

了解用户,才更能辨别产品功能对用户来说究竟是Vitamin还是Painkiller。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将注意力从流量转移到留存率,一时间内容和社交的概念红遍大江南北。甚至连三线城市想拥抱互联网的实业老板们,都在日夜琢磨如何将社交概念注入自己的APP。而社交究竟怎么做,用户的社交场景又在哪?怎么做才能真正戳中用户?没有明确答案,大部分都还在探索的路上。

本文试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交场景,包含促成社交的因素、用户在社交中的表现、关系如何维系三个维度,抛砖引玉,欢迎多多交流。

首先,聊聊促成社交关系的三要素。人是社会性动物,对社交的诉求不言而喻。根据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促成社交关系的要素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外部环境:人们更容易接收经常曝光在我们面前的人,也更容易和他们产生关系。这些经常曝光在我们面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同学、同事、邻居,而在线上则更多的是微信、QQ好友。回顾校内网曾经的辉煌,以及此刻微信坐拥的8亿日活,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粘性更好。

2. 个人属性:而事实证明,熟人社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用户心理的变化足以让红极一时的产品热度面临降到冰点的危险。心理研究表明,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在背景、价值观、兴趣、举止谈吐、性格等相似的人,也更容易被有幽默感、博学多才的人吸引。所以我们看到校内的没落从一批老用户毕业后各奔东西开始。当我们厌倦了朋友圈无聊晒娃自拍鸡汤后,微信也新增了功能“不看他朋友圈”。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与我相似?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交谈过程中观察和感受,在线上就显得没那么简单。最近越来越多产品经理发现如果不想办法让人们在线上留下痕迹沉淀内容就很难突破时间限制让用户直接迅速了解并作出社交判断。于是大家意识到快手早就在闷声发财了陌陌试水做小视频一季度营收翻倍老罗从社群到电商卖书到“得到”App也一路风生水起。能引起人们兴趣进行在线社交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因素——相貌。心理学家在幼儿园实验中发现同样是犯错外表有吸引力相比长相普通孩子更容易被原谅。而在另一个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长相迷人者比长相中等偏下着收入平均高3%-4%。这个数值在去年前年映客花椒等众直播平台掀起美女直播热潮中我猜应该会更高。

3. 个体行为:大多数关系开始源自一方先表达喜欢另一方作出回应。所以促成用户之间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第一时间提醒对我点赞回复收藏关注推送我可能感兴趣内容透露我和某人之间种种联系等等。

接着来看人们在社交中表现寻找归属感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相同感受:当我们感到被亲密关系所支持时会更加健康和快乐;反之当我们被某个团体排斥时作出反应通常是抑郁焦虑感到被伤害甚至陷入孤僻自暴自弃。日本电影里经常出现某同学因霸凌而跳楼场景失去归属感容易变得异常敏感。

这几年互联网概念“社群”的走红也源于归属感需求。试想现实中被贴上“叛逆”“不听管教”“成绩差”众多负面标签年轻小伙子虚拟网络身为某游戏工会首领能通过YY语音调兵布阵统领几千人所有人都对其毕恭毕敬是什么感觉?脱去标签全新时空塑造自我形象获得归属感这是在线社交魅力所在。

情景中生物并不是所有在线上需求源于重新定义“我”自己诉求很大部分追求丰富归属感体验国哲学家兼小说家萨特说:“首先是情境中生物。”。“因为情境塑造了我们决定未来诸多可能性便不可能独立于它而存在。”简言之人类对死亡敏感程度与失去归属感相关程度呈正相关(见下图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举例工作私下里喜欢文艺片街口老大爷津津乐道文玩市场神秘学朋友圈……需求渗透于方方面面。

然而受时间空间限制结识朋友有限并不能满足方方面面需求因此越来越多年轻人将注意力转移到线上也赋予线上更多可能性:可以点评结识吃喝玩乐朋友小红书讨论购物心得蚂蜂窝分享旅行沪江论坛探讨语言学习……

最后谈谈关系维持涉及投入产出衡量对付出总希望得到与付出对等收益没有愿意长时间维持不断投入时间精力耐心回馈甚微关系线上用户体系设计尤重要(见下图斗鱼用户等级积分体系):总结一下无论产品还其他想理解用户行为最重要分析用户心理场景了解用户才能辨别产品功能对Vitamin还Painkiller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