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思考:知识付费是否已经走向衰落?隐藏在冰山下的真相值得深思

数据下滑,口碑变差渐渐成为了常态,媒体关于知识付费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难道知识付费真的遭遇了它的滑铁卢?也许只是你没有看到它的真相。

知识付费,这个曾经备受推崇的行业模式,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火热,但在2018年却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许多用户发现,无论是投资还是职场,一些大咖的专栏阅读下来,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实现“财富自由”或者职场上显著的提升。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付费模式是否真的对我们有价值?数据下滑、口碑变差渐渐成为了常态。

然而,在自媒体唱衰的情况下,知识付费正在悄悄地快速发展。知识付费约等于成功学的代名词,依靠KOL在专业领域权威性的信任,通过付费获取其对于相关领域的内容输出。理财、投资、情商、思维能力……似乎就是知识付费的全部。但到了2018年,许多东西慢慢变得开始不一样。无论在知乎Live、千聊、短书、喜马拉雅,平台上的课程种类越来越丰富,非理财、职场相关的课程正在快速发展起来。

从大分类来看,兴趣类占比超过50%。如果从内容种类来看,100个课程覆盖了30种以上不同类别的内容。这样的比例和数量,在半年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由于知识付费数字化、轻量化的特征,使得较实体书和线下培训更加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习惯。加之内容创作者生产链条短、成本和库存压力较低,拓展知识变现类别相对容易。

艾瑞咨询在《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中提到:“学习途径从线下向线上拓展,知识付费促进出版业效能提升”。可以说,知识付费行业已经构建起一个快速发展中且完善生态系统。

然而,“冰山效应”也随之而来:光环下被人高度关注的内容和作者只是冰山水面上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更大量更广泛范围内未被关注或者未被挖掘出来主体用户群体与内容创作者群体正在渐渐成为冰山之下巨大主体;不同产品伴随品牌效应也有所不同,在得到、小鹅通等平台流量型明星项目中头部内容创作者构成了大部分;而在短书等平台上,则大多都是腰部和长尾内容创作者。

因此,“三个下沉”成为未来最大发展空间:即内容下沉(更多艺术类文化类及生活方面)、生产者下沉(每个人都有独到且值得分享)及消费用户下沉(三四五线城市)。其中三四五线城市由于人群基数大、互联网渗透率低等特征能为相关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想象空间;并且由于三四五线城市人群实际上是中国网民主体符合“不知名但有能力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创作者数量甚至比一二线城市还要多。

总之,“三个下沉”将为知识付费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同时构建一座巨大冰山:光环下被人高度关注只是冰山水面上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更广泛范围内未被关注或者未被挖掘出来主体用户群体与内容创作者群体正在渐渐成为冰山之下巨大主体;不同产品伴随品牌效应也有所不同,在得到、小鹅通等平台流量型明星项目中头部内容创作者构成了大部分;而在短书等平台上,则大多都是腰部和长尾内容创作者。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