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笔记系统的逻辑架构

想好你构建这个笔记系统的目的,反向思考分类原则,记住分类要最大效用地作用于日后对笔记的使用。

【分类】
构建笔记系统的过程就像搭房子。人们通常在搭房子前,会按选好的地基规划房子的整体结构。
日后大到浇梁灌柱,细到电路水管的铺陈走向,都始于这一步规划。
万丈高楼平地起,笔记系统的构建同样赖于构建前的分类,一旦分好大类,之后只需在各项下进行填充即可。

想好你构建这个笔记系统的目的,反向思考分类原则,记住分类要最大效用地作用于日后对笔记的使用。
因此,我会根据应用场景,分为两大类。遵照金字塔原则,在每个大类下,再进行细分:
(一)工作(专业)
1. (自主)工作文档/资料/稿件

  • 根据项目进行分类

2. (采集)涉及工作/专业相关内容

  • 行业现状

  • 行家观点

  • ……

(二)生活(兴趣)
1. (自主)生活记录

  • 读书笔记

  • 生活清单

  • 新年规划

  • ……

2. (采集)生活兴趣相关内容

  • 旅游攻略

  • 家居装修

  • ……

【工具】
1. 有道云笔记(文字撰写+资料存储+知识采集)
吸引点:

  • 多平台同步,适用于移动化场景

  • 树状结构多级目录,便于对笔记进行分类

  • 全局搜索,便于查找

  • 分享文件,快速方便

  • 多平台(知乎微信微博等)打通接口,方便搜集碎片知识

one is all的感觉。

2. ProcessOn(在线作图)
Xmind和MindManager被推荐好多次了。ProcessOn应该算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同类型工具。
吸引点:

  • 在线工具,无需下载

  • 类型模板多样,流程图、思维导图、原型图

  • 可以协作编辑

不过对于我这种懒癌,PPT作图就是坠好的。

【方法】
积累整合——分类重组——提炼重构
1. 积累整合
希望构建笔记系统,首先得要养成记录&采集笔记的习惯。
所以再重复安利一下有道云笔记。大象用过,不是我喜欢的极简性冷淡风,当然最关键是流量、空间完、全、不、够、用。为知没用过不知道有哪些功能,但笔记迁移很麻烦你们懂得,有道云笔记也完全能满足以上需求。所以大象粉和为知粉不要急着拉我啦。

积累的笔记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自主笔记;另一方面网站、阅读类APP、订阅号看到的专业或兴趣相关的讯息干货也应该养成采集整合的习惯。

自主笔记不多说,采集笔记的途径又有两方面:
【电脑端】
有道云笔记「网页剪报」的插件,可以用于网站内容的采集。选中内容右键即可。

【移动端】
① 微信订阅号:
不少文章在微信收藏夹里躺着躺着就没了吧,你们啊,还是要学习一个啊↓

这样就算保存到本地了,被墙了也跟你无关~

② 知乎、果壳精选等阅读类APP:方法同上
③ 移动端的「剪藏」:
手机里任何APP中选中文字后,点击「共享」就能保存到有道云笔记里了。
吼强大,墙裂推荐,比前面两个好用,因为你可以直接保存有用的那部分内容。

2. 分类重组
分类其实不应该排在第二,一开始最好就给笔记系统分好大类。但是因为通过有道云笔记采集的内容会自动保存在「我的资源」文件夹里,所以一定要再手动添加到相应类目下。
分类方法一开始就讲了,不啰嗦了。

3. 提炼重构
只积累不提炼,笔记会越来越肿。所以需要定期重新阅读,并加以提炼。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前文推荐的ProcessOn之类的思维导图软件,帮助梳理知识脉络,帮助记忆与消化。
这一步最难,但确是「系统中的系统」。

另外,笔记系统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应用情况不断优化。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