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年轻人守护最后的尊严:私人空间

自由从来不是什么不切实际的浪漫,而是尊严和人格独立的最基本保障。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抗拒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个问题最近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和父母在一起,而是因为需要一些私人空间。

在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诉求通常得不到关注。比如,我的朋友A大学学传媒专业,毕业后跟着一个团队拍纪录片。有一次他在家看美国纪录片时,他妈忽然冲进来问他要不要吃个苹果。虽然被打扰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最关键的是引起了误会。A告诉我,从小到大父母基本是自由出入他房间的,因为这事儿吵过很多次。他考虑过给房间装个锁,但真要装了,绝对伤害彼此的感情。

或许是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导致中国父母容易忽视孩子的个体诉求。一家人呆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传统观念里,是其乐融融、热闹、家和万事兴。你说你一小屁孩搞什么个人主义?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所以你的一切行为路径都应该暴露在家庭成员的视野里。就这样,个体渴求自由的愿望被消解在貌似正确的家长意志中。

然而,在一个没有自我空间的地方生活久了之后,我们心理上也会受到挤压。日积月累之下产生负面心理后果,并可能以某种形式在家庭环境中冲突爆发出来。

社会心理学上强调每位家庭成员都应该拥有空间自治权。所谓空间自治指的就是父母应当为孩子开辟出一块特区,在这块特区里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不必受到监视与打扰。

空间自治也意味着独立性:当一个人有权力管控他/她的个人空间时,则属于他/她独立性便已经诞生。

90后独生子女常被父母嚷嚷着“不够独立”,但如果连个人空间自治权都没有,则独立又何从谈起?

长此以往产生哪几种影响?

1. 被压抑的个体

房间即意味着个人边界;当有人随时可以进入你私人空间时,则意味着你个人界限已经模糊;从而长期处于被惊扰焦虑状态中;不敢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当你房门被开启时刻则成为了他/她眼光奴隶;企图变得正常点却早已远离真实自己。

2. 自尊心支离破碎

天呐!这是你自己房间啊!如果别人能够随意进入,则证明你本身也可以随时遭到侵犯;假设你在学校里被欺负,则可能也不敢吭声;因为你自尊心早就在家庭无意侵扰中支离破碎了。

3. 反向依赖

当被压抑之后,则真实诉求与愿望会被别人期望所绑架;身处房内则常常想:“过会儿爸爸妈妈推门进来我应该做什么才不会被他们嫌弃?”“做什么才会让他们满意?”开始质疑自己并走向自卑;因为没有自我则无法为自己负责任;心灵脆弱将引领走向反向依赖——依赖别人替代选择与决定——而这些选择与决定本该由我们自己作出。

读完以上内容或许您也会理解:为何越来越多北漂青年宁愿付高额房租也要一个人生活或者和同龄人共同居住。小时候懵懂直至长大才明白:自由从来都不只是浪漫而已——它更重要地保障了尊严与独立性!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