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竞争并不是每线索成本(Cost per lead:以搜集潜在客户数收费)过高的原因,你那不奏效的标题才是,还有你那过分平常、老掉牙的广告文案,毫无吸引力的图片以及对CTA的滥用。
身处一个任何事物都能够被衡量的世界,我们心里是不是会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对品牌主们来讲,他们总期望将更多的内容嵌入到视频中(通常来说,成本会很高)——这样就能够实现他们所谓的成本最小化。
截止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成熟期,先后出现了以微信、QQ、支付宝、新浪微博为代表的超级APP雄视天下,其他各领域APP狠追猛打的局面。
当我们讨论活动运营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创意多么精妙,效果如何惊人,以及怎么四两拨千斤的做到这一切;极少有人会把“靠谱”这两个字作为活动运营的定语。
传统渠道不太给力,而线上渠道估计公众号的影响力不足,或者文案不够勾引人,所以转发寥寥。这种坑如果要避免,其实是要弄清楚「用户究竟在哪里」、「他们究竟想要什么」、「平常通过什么渠道去接收信息」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有可能去实现的。
明确活动目的,应该是一场成功活动的前提。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活动的针对性越强、目的性越条目化,越能针对性的创造活动噱头、构思活动细节、设置参与门槛等。另外,也能更清晰地去预估参与人数,进行活动预算和ROL预估等。
策划一个优质的活动,需要运营人员具备两种素质,一种素质是策划活动的能力,可以理解为思考的路径、步骤和方式,是一种套路。包括分析用户需求、了解常见类型、懂得结果导向、会做效果评估,以及怎么一步步落地等。
奖品为什么选择iPhone?因为这是普天之下最不掉价的产品,每个人都认同这个产品的价值,只要预算允许,送iPhone永远不会错 。为什么是iPhone8不是7,因为是未来憧憬的且可预见的。
<p style="margin-bottom: 16px; text-indent: 3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5px; white-space: normal;"><img class="alignnone" title="如何设计好一场抽奖活动" src="http://cdn.135editor.com/files/8b/80c/8b80cf8ecad2c3425b2a8d3ab8a59fe6.jpg" alt="如何设计好一场抽奖活动" width="422" height="298" data-tag="bdshare&qu
无论是社会学的“蝴蝶效应”、心理学的“从众行为”还是传播学上的“沉默的螺旋”,都在说明群体性的行为会引发个人行为的盲从这一简单的道理。这也就是说,变现的前提需要有一定的“人气”,这里的“人气”即为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在“人气”的获取上,线上、线下这两个活动阵地有一定的区别 。
企业直播活动策划,也不是普通的企业发布会,请几个漂亮的网红,拿着手机自拍杆“到此一游”式的直播,这样的企业直播只能给现场人员带来一种身心愉悦,对企业营销帮助不大,应该很多企业试过了就不会再做第二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在不同的情境、时机会被唤醒不同的潜在动机,我们必须根据产品特点、使用情境灵活策划,这本身也是个复杂的商业分析过程
第一步,设定目标。要知道你的目标,并且仔细研究你的目标如何量化。 第二步,设定时间框架,目标设定了,时间是用来执行的,要设定需要在多久完成这个目标。 第三步,用表格整理下来你的资源,这是一个基本的例子。
我刚到 Mint.com,CEO 就给我了这样一个任务,我不知该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很快 6 个月过去了,我做到了 100 万用户,十倍于 CEO 定的目标
不管你是自己创建的兴趣社群还是为公司搭建的业务社群,社群的本质就是一款零开发成本的社交产品,所以我们需要在社群具体执行落地之前思考清晰为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下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另外业务型社群还需要对社群的产品价值进行思考,看看它是要对产品的拉新、留存、转化、促活、品牌的哪一项数据负责,因为只有想清楚价值了才知道这个社群要不要做,投入多少预算去做。
如今整个行业已经脱离了流量红利的时代,从投融资到企业自身都归于冷静,精细化数据是大势所趋。用户行为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存在的联系,如果能有效分辨并利用起来,才能让行为数据变得更有意义。毕竟,最实在的还是钱
促进app内用户活跃,我们可以采取以上的运营策略,第一步先要搞清楚这些不活跃用户是谁? 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他们这样的是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什么? 分群之后再展开针对性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