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不佳是我们的短板,不得不承认

我认为中国人的‘时间商’是有限的,该休息的时候不去休息,该紧张的时候偏不紧张;需要提高效率快速表达一个意思时,中国人非要拐弯抹角挤出来;需要花时间深耕主业时,中国人非要琢磨那些细枝末节

李子勋是一个喜欢坐火车的人,他总是特别留意邻座的人。然而,通过过去几年的乘车经历,他发现能够在火车上聊天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都在看书、泡茶、吃泡面、听音乐,当然最多的还是低头玩手机。过去,他可以和邻座或者邻铺的人搭两句嘴,开个玩笑,甚至能交到一些朋友。但现在的火车上充满了匆匆忙忙的过客。

手机出现后,在火车上搭讪聊天的人变少了。李子勋有时会问自己:“把自己搞成忙人样子,不就是现在所有人的状态吗?”他开始思考这种生活方式是否真正符合现代生活哲学。安排时间是好事,但是刻意排满日程真的就是享受生活吗?瞎忙真的就意味着活得精致、洒脱和成功吗?最终,他得出了结论:“中国人对时间管理有限。我们直面时间时展现出的态度暴露了这个社会隐藏至深的问题。”

城市夜市总是充满活力,但对于时间管理来说却是一个硬伤。曾经有一个心理问题患者找到李子勋寻求帮助:“李老师,我常年出差在外,过年回家女儿都不认得我了。”这个案例让李子勋认识到,在工作上投入太多时间会导致其他方面被忽视。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也提到了类似问题。李子勋赞同罗振宇关于“做时间的朋友”的观点,并进一步细化我们每天与时间打交道时应该如何处理。“你每天和儿子待在一起,但你们之间除了叫起床和喊吃饭没有其他交流;你每天伏案温习功课;你每天回家照看老人。”对于这些行为,李子勋指出:虽然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但你是否真正利用好了有效时间呢?

中国父母即便整天陪伴孩子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与孩子交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在春节返乡时也能看到很多群体对有效时间轻视和漠然。“春节返乡回家,无数人美其名曰陪老人,但实际上心却飞到其他地方去了。”这种对有效时间轻视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中国学生在遭遇时间分配困境时表现出无能、无助和无奈。“总体来说,在18岁前我们学生备战高考压倒一切;18岁后才开始尝试解放自己。”中国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规范和分配给老师和家长,并且缺乏对有效时间利用率的意识。

中国社会强调精英文化却拒绝缓慢、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见面打招呼、开会畅所欲言以及追求生活情趣都被视为常态。

最后,“急之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你会发现你对待时间方式和方向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