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款让人爱不释手的产品:驱动力模型解析

外驱动是兴奋剂,内驱动才是永动机。

个名字,叫做“行为设计”。行为设计是指通过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的深入了解,设计出能够引导用户按照预期方向进行的产品或服务。在兴趣这个内驱动力中,行为设计尤其重要。因为只有让用户在参与产品时获得良好反馈,才能持续地满足他们的期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回到指尖陀螺这个例子,它之所以能够成为解压神器,除了因为它可以持续旋转很久外,还因为它的操作非常简单、易上手。这种简单易上手的特点,在行为设计中被称作“低参与成本”。低参与成本意味着用户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使用产品或服务,在短时间内就能轻松上手,并且获得即时、可感知、多样化的反馈。这种反馈可以是视觉效果、声音提示、文字说明等形式,只要能够让用户明确知道自己做得对或者错,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获取更好的结果即可。

除了低参与成本外,行为设计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简洁明了:产品界面和功能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过多复杂操作和信息干扰。

2. 逐步引导: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或者功能,在引导用户时应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分步骤教授并给予及时反馈。

3. 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历史记录和偏好推荐相应内容或者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度。

4. 社交互动:增加社交互动元素,在产品中加入评论、点赞等功能,增强用户归属感和参与度。

5. 意外惊喜:在某些情况下给予用户意外惊喜(例如突然出现一个红包),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行为设计来达到引导用户按照预期方向进行使用,并且持续获得良好反馈从而激发兴趣。当然,在实际运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

反馈——创造成就感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投入少、回报高”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成就感。那么如何创造这种成就感呢?答案就是通过及时、准确、可量化的反馈来激励用户持续投入并取得进展。比如游戏中每通关一关都会有奖励;购物网站中每完成一笔订单都会有积分奖励;学习网站中每完成一个章节都会有学习进度条提示等等。这些反馈不仅可以让用户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做所得,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下一步行动计划。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追求更高目标的欲望,并且增强自我认同感。

持续投入——培养习惯最后一个环节是持续投入。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获得了良好反馈后,他就会愿意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并且渴望不断提升自己在该领域内的水平。这种状态被称作“流”(Flow),也是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最早提出来的概念之一。“流”状态下人们处于全神贯注、忘我沉浸于某项活动之中,并且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当然,“流”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并且也不是永恒存在的状态。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合理设置产品结构、完善运营策略等方式去培养用户对某项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进而进入“流”状态,则可以大大提高其持续投入程度,并促使其形成长期稳定使用习惯。

总结起来,“内驱动力”包括三大部分:兴趣、情感和自我认同。其中,“兴趣”是指对良好反馈的期待感;“情感”则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方面;“自我认同”则涉及到个人身份认同以及社交关系等方面。“内驱动力”的作用在于促使人们主动去探索新事物、挑战新领域,并坚定信念地追求目标。“内驱动力”的形成离不开正确引导和有效培育,在产品运营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设置结构、优化策略等方式去引导并培育用户内在驱动力,从而达到吸引粘性客户群体建立品牌影响力目标。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