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在沟通时“伤害”了你
人和人的相处和靠近,或许就是一个暴露缺点之后发现他人可以理解和治愈的过程。
并不是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才能得到爱,而是因为袒露了不完美的时候,你同样也表达了爱,才让自己更加努力趋近于完美。
我们一次次掏出真心,无非也是想在无数次无效沟通中,再次勇敢出发,找到这样一个人。
-02-
当然也并没有沉浸在情绪里,刚好书架上有一本《非暴力沟通》,我就抽下来看了看,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这本书也一直被誉为沟通圣经。
沟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让对方准确无误地感受到你的需求。它其实,是一门关于协作的艺术。
我重新复盘了我跟那位朋友沟通的全盘过程。
他的思路是我找到他——我有问题——他从我的讲述中发现问题——他来帮我解决问题——over。
而我的思路是我找到他——因为我遇到了问题情绪很差——我希望他能安抚我的情绪,给予我一点支持——帮我发现我的问题——再次跟我确认我的问题,并且表达理解——最终解决问题。
或许是由于男女性思维的差别,在他的思路中,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安抚情绪”和“表达理解”两个步骤是缺失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即便是得到他的回答后,也并没有觉得问题被解决,反而更加严重的状况。
-04-
心理学家李松蔚在讲沟通时说过一个观点——
我们对于自己看不惯的想法或者行为,往往会给一个简单粗暴的,负面的解释:你是因为「有问题」才会这么想/这么做!
你这么想是因为思想不成熟;
你不靠谱;
你三观有问题;
你有病(中二病);
你不负责任;
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
但是,一旦我们认同了这样的解释,就失去了从对方的立场,来理解这件事的能力。——后者,才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
这两种立场的区别在于:
简单粗暴立场:你这样做是因为你有问题。
有效沟通立场:你这样做是因为对你有好处。
如果在沟通中,对方的目的在于——认为你是有问题的,我跟你沟通的目的,是要耐心地,有技巧地,循循善诱地帮助你意识到问题。
当对方这么想的时候,这个沟通已经注定无效了。因为他没有跟对面的我在一个世界里。
沟通的艰难,在于理解。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我们经历磨难,是为了更好地安慰他人。
从这一点来看,我突然又对自己的敏感报之以理解,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触角够敏锐,才能以文字来带给人以安慰和共鸣吧。
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切身感受,也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了你们。我甚至非常坦诚地承认这里面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敏感,焦虑,玻璃心。
但是人和人的相处和靠近,或许就是一个暴露缺点之后发现他人可以理解和治愈的过程。
并不是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才能得到爱,而是因为袒露了不完美的时候,你同样也表达了爱,才让自己更加努力趋近于完美。
我们一次次掏出真心,无非也是想在无数次无效沟通中,再次勇敢出发,找到这样一个人。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自我成长的干货,请继续关注135编辑器。
立即登录
-
2021-01-22 09:53:07
-
2021-01-21 09:28:13
-
2021-01-20 09:30:25
-
2021-01-19 10:13:24
-
2021-01-18 1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