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爱说自己有“拖延症”

很多人都把“拖延症”这个词给扩大化了。


很多人都把“拖延症”这个词给扩大化了。许多积极的推迟,必要的推迟,都被你的哥们姐们贴上拖延症的标签,然后声讨一番。这其实早就不是个拖延症问题了,这是个时尚问题。看看微博就知道了,众多名人对号入座,“拖延症”已成为时髦的象征。再加上,在这个“精神疾病N多款,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时代,要没个拉风的心理毛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们的视野中,就大有一副“全民拖延”之势。



P.S.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真性拖延”和“假性拖延”,可以继续读:

“拖延症”这个说法,是中文网民的创造。因为它跟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状况深深共鸣,于是迅速流行,成为热词。从2007年建组,直到今天,战拖会和它的前身豆瓣小组,使用这个词已有5年多。再加上我们在其他社交网站的小组受众,“注册拖延症病友”们已有10万多人。作为最早的显性拖延症网络群体,我们可能是“拖延症”这个词的主要源头。



如果一定要在英文当中,给“拖延症”找个意义贴近的说法,可能就是“chronic procrastination”了,直译是“惯常性拖延”。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拖延症:拖延行为反复而经常地出现,成为一种习惯,降低了效率,带来了痛苦。根据国外的统计,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这样的“拖延症”。

但眼下,拖延症却不限于此。当你的哥们一脸真诚地跟你说“我有拖延症”,或者姐们懊恼地大喊一声“完了!我的拖延症又犯了”,恐怕只能说明,他们有时会有拖延行为。在不那么严肃的语境下,“广义”的拖延症,其实就是拖延行为。

甚至,可能连拖延行为都算不上。只有那些后果消极而且本可以避免的推迟,才算是真正的拖延。要是推迟带来的反而是好结果,这常常是一种策略;要是推迟是你没法避免的,那就是必要的推迟。

有时别人慢慢腾腾,会迫使你推迟,这不是你的拖延。你只是“被拖延”了。

有时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拖延的后果就像欧亨利的小说结局一样讽刺:某个项目突然取消不用再做,或是有人帮你收拾了烂摊子,或是因为积累更多于是质量提高,总之,坏事居然就变成了好事。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