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00后年赚过亿、掘金TikTok,TA们是怎么做的(跨境电商赛道下的产品运营之道)

这便是跨境电商的缩影。在这近五年的持续爆发下,有人在这里日进斗金,有人在这里名扬海外,有人成了商业巨擘,有人终于咸鱼翻身。


作者|张知白

来源 |运营研究社(ID: U_quan)


如果数数这两年炙手可热的赛道,跨境电商一定是其中之一。


就像刘润老师在《我讲到一半,警察来了》中说的那样:做一场跨境电商演讲, 4000 人的场馆挤爆了 15000 人。激情、狂热、焦急,炒热了整个会场,让警察不得不过来维持秩序。


这便是跨境电商的缩影。在这近五年的持续爆发下,有人在这里日进斗金,有人在这里名扬海外,有人成了商业巨擘,有人终于咸鱼翻身。


有人说,这个行业充斥着无限的可能,而这无限的可能,无止境地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进来。00后便是这个新生行业中最重要的新生血液,和这个行业一起熠熠生辉。


今天,运营研究社就来讲 2 个 00 后出海“掘金”的故事,揭秘 00后的生财之道。



01
“我,做亚马逊电商,年赚过亿”

行业里都叫他“清哥”,知道他拥有了十多家亚马逊店铺,年收入过亿。但鲜有人知的是,清哥今年才刚刚 20 岁,他的同龄人还未大学毕业,还面临求职内卷的“苦海”。


清哥的学历不高,刚出校门,就进入到一家跨境公司做亚马逊。


“其实想想挺幸运的,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而我一次就找到了,这也算是某种运气吧。”清哥说。


亚马逊后台截图


这个新鲜的行业,给清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清哥一头扎了进去,边工作边学习。但是这家公司规模比较小,干到第三个月,清哥明显发现自己碰到了瓶颈。
 
他的职位是个螺丝钉,并不能全面了解亚马逊电商,再加上清哥年轻,想干想拼,于是清哥选择了辞职,自己做亚马逊。
 
清哥的父母也是做生意的,支持孩子的想法。和父母商量好的第二天,清哥就搬桌子到苏州开干了。
 
工作室是一间非常简单的出租屋,清哥负责运营,弟弟负责选品,妈妈负责打包。


“最开始的日子很清苦,每天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敢错过任何一个信息。”清哥说,“当时的出租屋也很小,只有一个房间,一回头就是休息用的小床。”

清哥创业蜗居出租屋


到了 20 年的时候,疫情爆发,家里线下店经营困难,就转让了。清哥把所有的资金都投注到了亚马逊上。


“当时很多东西都不懂,也没有去开账期之类的,全部是用自己的现金。自己整体实力不够,最惨的时候,家里很多东西都变卖了,甚至透支信用卡。”清哥谈起最惨淡的日子时,似乎依然心有余悸。

为了让店铺能周转起来,清哥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上,竭尽全力,终于续上了一口气。店铺慢慢稳定了下来,到后面每个月都有几万块利润的时候,清哥想出去再学习一下。
 
这一次,清哥不再像职场新人那样盲目,仔细地筛选出了一家在业界颇有声誉、年入过亿的亚马逊电商公司。
 
在这家公司,挑战很大,清哥所获也很多。但是一段时间后,清哥还是离开了。


“那家老板比较抠搜,做出了业绩,给公司赚了很多钱,但是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等我做公司的时候,绝对不会这样, 00后不亏待 00后。”清哥斗志满满。


清哥的斗志不是平白无故的,经历了多年的积淀,清哥的商业资源也终于成熟,几个相熟识的老板很认可清哥的能力,决定入股清哥共创大业。
 
就这样,清哥开始了二次创业。这次与初次的小打小闹不同,清哥直接动用了 200 万作为启动资金。启动资金高,可撬动的盘子就更大。
 

“现在的亚马逊电商赛道越来越成熟,更像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小商家很难玩转,光是初期的成本就够压死人。”清哥解释道。 


这次创业,清哥能够不掉进坑里,重点就在于抓住了两个环节:选品和运营。
 

“七分在选品,三分在运营,好的畅销商品才是价值的王道。”清哥的思路非常清晰。


先说选品,选品说来容易,但也最不容易。从恒河沙数般的商品中选中自己要销售的,实在是个消磨精神的差事,尤其是如果最后销量还不好,最后只能造成精神物质双重打击,很多新手也是在这一步被磨灭了斗志。
 

刘润老师说:“品类即品牌,要在红海里寻找蓝海。”这句话很适用清哥。 


多年的经验让清哥敏锐地发现了一条细分赛道:外国人力成本很高,所以家里东西坏了往往是自己修——修车、修洗衣机、修电冰箱;还有很多外国人热衷于 DIY 。正因如此,自己捣鼓一些产品,形形色色的工具自然必不可少,而国外本土工具基本被一些大牌占领,价格高昂。国内的工具质优价廉,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选准赛道后,清哥做了更精细的划分:不做工人用的专用工具,而将一切的目光聚焦在家用工具上。不贪多,不求快。


“以前家用工具,外国人一般都是去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购买。但是这几年通货膨胀,再加上疫情影响,很多人都选择了在线上渠道下单购买。”通过大数据评估后,清哥发现线上渠道增长迅猛。


工具商店 清哥提供的图片
 
而工具这个品类相较于服装等国内热门品类的有个很大的优势:客单价高,大概在 100~200 美金左右。同样的产品国内 200 人民币,到了国外就是 200 美元,因利率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
 
此外,工具门槛较高,制造工艺复杂,对产品内部结构,制造工艺要有足够了解,产品没有很强的同质化,消费者对品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后期不容易产生很强的价格战。
 
品类选定后,接下来就是运营模式。现在的亚马逊店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铺货」模式,一种是「精品」模式。
 
「铺货模式」算是亚马逊电商的老玩法,其秘诀也很简单:大量铺货,有的店铺每天上传几百件商品到自己的亚马逊店铺中,测试产品的转化率。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工,不断地上新,下架。这样最终总会筛选出一些转化率能到达 10% 甚至  20% 的产品。当然,缺点也很明显,人力成本和货物成本很高。
 
所以清哥选择了更具新趋势的「精品模式」,即在前期做好市场调研,然后选正确的产品,这种模式单个产品的容量大,单价高,一个账号不超过7款产品,少的就 2-3 个产品,主攻爆款模式+持续高单量。


在这种模式下,清哥的店铺做到年收入一个亿,所拥有的十多家店铺总共所管理的产品也不过是二三十个链接,人力更是只需要五个人管理就行。
 
相对于铺货模式,精品模式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精品模式也更考验技术,考验沙里淘金的本领,没有火眼金睛,很难做得好,这时候清哥深耕行业的经验优势就发挥了出来,清哥店铺选品的畅销率非常高。
 
运营模式解决后,下一个关键节点是配送环节,目前的亚马逊电商配送主要就是两类:FBA 和 FBM 。
 
FBM(Fulfillment by merchant)是商家自配送,适合一些小商家。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是亚马逊仓储派送,就是商家需要把储备货先发到亚马逊的海外仓库,亚马逊会为你提供出单后的包装、配送、退货以及咨询等一系列服务,是大多数商家的选择。
 
FBA 看起来很美好,但是亚马逊的收费可不便宜。比如某个商家的货卖得不好,可是该交的仓储费可不能少,如果不交仓储费,到了一定的时间,亚马逊会将积压货物统一销毁。

“最开始的日子很清苦,每天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敢错过任何一个信息。”清哥说,“当时的出租屋也很小,只有一个房间,一回头就是休息用的小床。”


商业模式跑通了,这时候资本的力量就可以开始发挥作用了。

 
亚马逊电商的资金周转周期比较长,清哥第一次亚马逊创业就是踩在了这个坑上。商品在工厂下单制作需要时间,商品走海运也需要时间,亚马逊的回款也需要时间,这一系列时间加起来,最少得要三个月,碰上突发事件,更是有可能被无限延期。
 
很多小商家就是卡死在了资金的周转上,没有大资金,就不敢囤货,这样店铺总是缺货,自然难以做大。
 
清哥说:“其实我拿家里的钱做二次创业的启动资金也行,但那样的话,肯定没办法像现在这样做到这么大。”

清哥认真研究店铺数据
 
而店铺销量大了之后,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清哥可以去和国内的工厂谈帐期(账期是指从生产商、批发商向零售商供货后,直至零售商付款的这段时间周期。)了。原来店铺小,工厂理都不理,现在做到了行业 TOP,很多工厂甚至给清哥开到了两个月的账期,这对于资金的有效利用有极大的好处。
 
正是在这种种经验和优势的加成下,清哥的店铺顺风顺水,每年销售额都能再攀一个台阶。
 
但是随着亚马逊跨境电商行业越来越火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去年,亚马逊突发关店潮,亚马逊封禁了一系列刷评刷单的国内商家,国内做跨境电商封了 5 万个账号;前五的商家封了三个;几家数千人的跨境电商公司说破产就破产。而最近跨境支付工具 PayPal 也突发封禁,这些都对进行跨境电商业务的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清哥在多次“黑天鹅事件”中非常幸运,没有受到损失。这与他一直坚持「白帽模式」有关:不刷单,不刷评,不返现,靠产品说话。
 
“国外的平台跟国内的想法完全不同,现在国内在产品中加个好评返现小卡片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国外看来,这就是虚假刷屏,是不道德的竞争。”清哥说,“其实有一次封禁对整个行业也是好事,这样同行们就会更比拼产品的硬实力,而不是总想着投机取巧。”

亚马逊美国站
 
但是这些变故也给清哥带来了一些新的想法,现在的清哥,在自家亚马逊店铺维持持续增长之外,也开始关注海外的其他电商平台,像是沃尔玛,还有 TikTok 电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发展成为了清哥现在的目标。
 
“我始终相信,在国外平台的互相竞争之下,国内的跨境电商一定会有第二波的红利。跨境电商也离不开中国商家。”清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笃信。“机遇总和危机并存,踏踏实实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02
从“00后厂弟”到跨境电商全能操盘手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梁,也是 00后。和清哥不同,老梁不是一个创业者,他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同时也是跨境电商的全能操盘手。
 
老梁生在贵州一个七八线的小城,父母希望他安安稳稳去国企就业。
 
可生性好动的老梁,却在实习的时候偷偷跑到了深圳。
 
可是大城市也不总是热情好客,有时候会先打你一个耳光。老梁来深圳的第一个月学到的不是发家致富,而是在富士康打螺丝。
 
白天睡大觉,睡醒流水线,流水线后再吃饭睡觉,短短一个月老梁瘦了 20 斤。但是相比于身体的打击,来自于意志的打击更为剧烈。
 

“没文凭,没靠山的我,是不是一辈子都只能这样了?”老梁经常在深夜叩问自己。

 
但是一种不甘心从内心深处涌来,老梁开始刷知乎、看新闻,用他所知的方式快速地了解这座城市,了解这个行业,了解可能的未来。
 
终于老梁逃离了富士康,通过应聘进入到了一家亚马逊铺货小公司当实习生。
 
初生牛犊不怕虎,老梁边学边做,主动去各种渠道学习,甚至还推荐老板转方向做精品模式。一个月下来,敢打敢拼,还获得了一个最佳新人奖。
 
但做了一个月,老梁感觉不合适,他不太想继续做铺货这样技术较低的工作。
 
 
于是老梁跳槽去了一家跨境某服务商平台做运营,这家公司专门给卖家提供服务的。在这家公司里培训很多,老板亲自培训,感觉每天都在培训。
 
很多人一听到培训就发愁,但是对老梁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我感觉每一天都很开心,感觉自己在社会里上大学。”学历不高的老梁,抓住了机会,从有着博士学历的老板那里汲取经验和知识。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当一个人还没有能力匹配自己的野心的时候,最好的出路是做牛人的粉丝兼职学徒。”老梁深以为然。

 
在这家公司老梁丰富了岗位经验:渠道商务做了三个月,运营做了半年,新媒体也做了一个月,总之什么都学什么都做。
 
在这个期间,老梁对个人 IP 的打造,公众号,抖音,知乎,B站都很感兴趣,就开始各种研究,各种摸索,慢慢地也开始笨手笨脚地写文章、拍视频。
 
而关于跨境电商,比如全球亚马逊、美国的沃尔玛、东南亚 Shopee、韩国 Coupong 等一些平台的资源,老梁都会花心思去做资源整合。
 
 
每次有了新收获后,老梁就会主动拉社群,做分享,做传递,对接的过程中,老梁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收获并且交换了大量的信息、渠道,甚至资源,因此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令人感到神奇的是,第一个故事里的清哥也是在这个时候和老梁相熟识了起来。
 
助人者,人也助之。
 

老梁把自己的职场经验总结为:自我驱动,利他共赢和快速执行。他总说:“把工作当做兴趣,看到的角度和世界也会不一样。”


正是这种干劲,让老梁的职业发展很顺利,很快月收入已过万,主业副业都有了收入。普通人这时候往往开始得意忘形,满足于已有的小成绩。
 
但老梁却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看似什么都会一点,但没有一点是完全精通的。
 
老梁觉得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持续成长,于是他开始仔细研究行业的趋势,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得出了一个判断:TiKTok 的赛道是自己的一个好机会。
 
TikTok
 
老梁选择了跳出舒适区,加入到了一家广州的一家公司,用心钻营 TikTok,将自己的其他经验,用于 TikTok 的赛道上。
 
老板也很器重老梁,委以重任。
 
在职场上,老梁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打工人。所以老板和老梁之间相处起来很轻松,是员工与老板,但同时也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哪怕下班休息或是周末也会交流,不会觉得周末或者下班还工作就会很吃亏。
 
现在的老梁将几乎所有精力都花在深耕 TikTok 上。
 
谈到 TikTok 电商,现在算是跨境电商中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不少创业者纷纷投身其中。但也有些人说:“TikTok 处于流量红利期,还没到变现红利期,流量大转化率低。”
 

老梁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我的看法很简单,红海也有人赚钱,蓝海里面也有人亏钱,流量红利照样也有人做不起来,与其思考大环境好不好,还不如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能不能承担风险,接着降低预期去面对。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二八定律,争取做到那 20% 的人,也可以赚到钱,但能做事,想做事的人,要对此非常有信心,跟着趋势走,走向合规,品牌出海,从赚辛苦钱到赚的轻松点,是需要更多的出海人一起努力的奋斗目标。那些想赚快钱的人,估计只会越来越难。”



03
结语


最近几年,跨境电商突然就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赛道。
 
商务部发文大力支持;刘润老师做演讲万人空巷;赚到钱的先行者日进斗金。但如此火热,也引来了不少行业乱象,有人根本不懂跨境电商,却靠着卖培训赚钱;有人偷偷刷单,最后被平台全部封店。


“这个行业很赚钱,但是不适合想要赚快钱的人。”清哥总结道。


风口之上,只有踏踏实实搞懂行业,深耕领域,才能在风口退去的时候,不摔得太惨。
 
而 00后更是在这条赛道上,取得了不少成绩,在今后更是有机会接过跨境出海的大旗,给更多的 00后拓展出一条职业的新出路。
 

就像老梁说的:“00后的小朋友,嘴上说摆烂,但其实是很努力。”




END



文章来源:作者:张知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70万人都在关注的运营垂直媒体&服务平台,公众号 ID:U_quan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135编辑器立场。

文章申明:本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评价
登录后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